“为秦腔传承发展贡献力量,为老百姓唱好每一场戏,是我莫大的幸福。”省政协委员、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青年团副团长李娟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陈十年来履职心声。从坚持送戏下乡惠民演出,再到多件提案推动秦腔立法,她始终着眼秦腔领域建言发声、奔走呼吁,将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秦腔艺术视为义不容辞的使命担当。
十年间,李娟和她的团队在秦腔艺术传承和传播的道路上步履不停,演出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年均惠民演出上百场。从田间地畔、百姓家中、敬老院再到农村集市的戏台上,李娟坚持为百姓送戏,将精神食粮送到群众身边。
这十年 为秦腔艺术传承发展建言
(资料图)
“秦腔来源于人民,服务于人民。我将这美好的乡音送到百姓家门口,百姓则用最热情的情感回馈于我。”李娟说,演出途中,总会有深爱秦腔的群众送来温热的食物,担心自己半夜受寒,将家里新买的厚棉被拿来……这些暖心细节,更坚定了她“为人民放歌”的信念。
如何促进秦腔艺术传承发展,是李娟建言的重点。常年外出演出,李娟发现秦腔受众中年轻群体少之又少,如何激发年轻受众对秦腔艺术的热情,引发她的关注与思考。
为此,李娟撰写了《推动秦腔艺术走进校园》的提案,呼吁让秦腔走入学生群体,为秦腔受众群体注入新鲜血液。
在她看来,通过秦腔进校园,可以帮助学生领悟到秦腔艺术的文化魅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青少年群体中埋下传承种子,这对秦腔的未来发展意义重大。
“非常兴奋,非常欣慰!”去年,在得知自己多件提案推动了秦腔立法时,李娟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今年1月1日施行的《陕西省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发展条例》明确要求,推动开展秦腔艺术进校园活动,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充分利用秦腔艺术节等活动和各类媒体平台,展示优秀创作成果、开展理论研讨、扩大剧种影响,推动秦腔艺术传承发展。该条例开创了省级立法保护地方戏曲的先河。
2019年,李娟提交了《关于弘扬和发展传统秦腔戏曲文化》的提案。结合多年来的表演和教学经验,她提出政府应加大秦腔宣传力度,大力扶持和发展民营秦腔文艺团体等建议。
这件提案得到承办单位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教育厅高度重视,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先后起草制定了《关于发展繁荣秦腔艺术的若干意见》《关于支持秦腔等地方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和《陕西省“戏曲进校园”工作方案》等文件,内容涵盖加强剧本创作、音乐创作、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戏曲档案资料等十二个方面。
这十年 为时代抒怀 为人民放歌
历史上,秦腔名家辈出、流派众多,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形成了以旦角李正敏先生、生角任哲中先生、须生刘易平先生、花脸田德年先生为标尺的四大门派。
“老一辈秦腔表演艺术家唱腔精雕细琢,表演朴实自然,艺术风格独特,用辛勤汗水为秦腔艺术奉献了一生。”李娟说,令人遗憾的是,这些老一辈秦腔艺术家未留下影像资料,无法真切再现演唱时姿态、手势、眼神,也使后世学习秦腔缺少了重要的教学资料。
“没有流派,何谈传承?失去传承,秦腔何存?”基于此,2021年省两会上,李娟提交了《建议搞好秦腔流派的传承发展问题》的提案,建议推动秦腔流派传承发展。
近年来,陕西先后推出了秦腔《关西夫子》《再续红梅缘》《路遥的世界》《陕北往事》等一系列经典剧目,进一步扩大秦腔艺术的影响力。
“秦腔+摇滚”“秦腔+动漫”“秦腔+电影”等传承新形式不断涌现,让秦腔这门古老艺术焕发出时代生机,也引来年轻受众的关注……这一切都让李娟感到无比振奋。
“作为陕西戏曲繁荣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看到秦腔这门古老艺术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被越来越多人接受和喜爱,我发自内心地高兴!”她说。
展望未来履职路,李娟信心满怀地表示:“我将进一步做到心怀人民、修身守正,以传承、传播秦腔艺术为己任,为时代抒怀、为人民放歌,为新时代陕西文化强省建设贡献戏曲力量。”
各界导报记者 刘凡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