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历史公认,古老的盩厔小县,西汉置。据唐代《元和郡县志》载:“山曲曰盩,水曲曰厔。”治所在今陕西周至县东终南镇。属右扶风。东汉废。西晋复置。属始平郡。北魏属扶风郡。北周尝置周南郡,又侨置恒州,寻并废。北周天和二年(567)移治今户县西北三十五里,建德三年(574)移治今周至县城关镇。隋属京兆郡。唐初属雍州,天授二年(691)改属稷州,大足元年(701)复属雍州。天宝元年(742)改名宜寿县,至德二载(757)复旧。乾宁二年(895)又改属乾州。天复元年(901)改属凤翔府。宋,金元属奉元路。明清属西安府。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 为山水盘曲之貌。有明代《渌水亭杂识》卷一引用 元 代欧阳玄 诗:一首云:
【资料图】
“先生去隐 斋堂村 ,
境趣佳处如 桃源 ,
;西出都门二百里,
山之盩厔水浩亶”。
再说一下与盩厔西汉设县时的邰城旧邦之地武功县。今周至黑水以西地域,在西汉时期蜀武功县辖。清代李二曲词碑上称,李二曲先生生于邰城旧邦,就是指黑水以西的地域和原武功的西南源区,也和武功一样,为周文化的发祥之地。
周文王开创周朝800年不朽江山。周武王姬发灭殷商建西周,以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分封亲。属和功臣,让其建立诸侯国,并封山、封水、封神。感泰伯禅让之恩,随将秦岭主峰最高峰命名为“太白(泰伯)"山;纪念其文治武功,将太白山次峰命名为“武功山”,将石头河命名为“武功水”。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实行郡县制时,考虑到武功是周民族的发源地、周武王文治武功有功,设武功(今眉县、岐山、周至和太白北部)为势力范围内的41个郡县之一。也就是说因“武王克商”而得武功山水之名,又因武功山水而得武功县名。从此,武功声震华夏,名播九州,自周代以来,历朝历代将武功归属于长安都城的京畿之地。
据《太平寰宇》云:武功古城,在今眉县东四十里,渭水之南。结合考古发掘,秦武功治所位于今天的眉县芽槐镇。
《汉书地理志》载:武功有太壹山,古文以为终南。有垂山,古文以为敦物。皆在县东。斜水出衙领山北,至眉入渭。褒水亦出衙领,至南郑入沔。
秦汉武功辖境相当于今眉县、岐山、周至中西部和太白县北部。邰县辖境相当于今天杨凌,武功和扶风南部。美阳县辖境相当于今天乾县东部、扶风和武功北部等。
武功县因南有武功山(今太白山)、西有武功水(今石头河)而得名,是历史最悠久的古县之一。
再来谈一下上林西苑的槐里县。
秦汉的槐里县,在今兴平境内,辖地在渭河两岸,北至黄山宫,南至秦岒,和户,杜两县,同为西汉上林苑重地,槐里县的渭水南部地盘,东起涝水入渭口,西至芒水,有長楊,五柞等上林宫苑,多次动员上林苑中住民配合汉武狩猎和羽林军作战,老子死于抉风,因槐里为扶风郡辖。葬于槐里为槐里县的闻仙里古楼观西楼墓地,说明楼观在槐里县境内。
槐里县在西周名犬丘(今阜寨乡南佐村),懿王曾都于此。秦设废丘县,因懿王所都,秦欲废之,故名。属内史。楚汉之际,雍王章邯都此。为扶风郡辖县。
犬丘在汉高祖三年(前204年)六月改为槐里县,属右内史;建元二年(前140年)析槐里县东部于茂乡(今西吴乡窦马村)置茂陵县,同属右扶风;昭帝时析置平陵县。东汉右扶风治由长安迁至槐里。西汉太初元年,汉武帝广设郡县,为保护上林西苑的五大宫观,又析出槐里县渭水南部地区,设立盩厔县,因上林西苑南山曲折,河网密布,以山曲为盩,水曲为厔,而为山曲水曲之盩厔县。符合以山水地貌而命县名之特征。
这样,从西汉皇家宫苑中就诞生了山水秀丽的盩厔县。县治设在上林西苑的西边缘清平里的水旱碼头,终南古故城。
狭义的盩山厔水就指上林西苑设置的盩厔小县。若当时设县时周至地盘和今天的境域一样大,为啥县城不居县中而设偏东的终南,原因有二,一为县中西部分不在汉时上林西苑的槐里辖地,二为县中西部地区仍归武功县管,太白山为武功山,斜谷水为武功水。周至中西部蜀武功县的西南塬区,也就称邰城旧邦了。
皇家宫苑中诞生的盩厔县,县在涝水至芒水之间的河网山林,宫苑,汉武狩猎,羽林练軍之地。为守护上林西苑,而置山曲水曲之盩厔县,县内遍布台榭宫观,花鸟树木,园圃獸苑,兵器作坊,陶器弓箭,水系练兵,漕运码头之清平里设盩厔古城。
时由槐里划出,芒水之西为武功县辖下的武功渭水南的西南塬区,故称邰城(邰国)旧邦之地。
回顧历史,秦代上林苑,只在坝水和沣水之间,有阿房,建章等大型宫苑,並未扩大至沣河以西,更没扩大到芒水与韋水之间,也就说芒水以西与秦代上林苑无关。
秦未农民起义,刘邦建汉,连汉长安城本身也在秦上林苑之内。由于建了汉长安城,所以此后将汉长安城排除在上林苑之内。
刚坐天下的刘邦对秦帝国大厦的轰然倒塌,还心有余悸,因此不敢像秦始皇那样向外扩张。他于汉王二年(前205年)冬十一月,将上林苑内故秦苑有园池等地,还作民田。鼓励农户耕种,休养生息。
而到了汉武帝时期,大汉国力异常强盛。而且汉武和秦皇有个共同爱好,就是喜欢巡游。近在咫尺的上林苑故地,更是他微服出游之地。汉武帝太喜欢打猎了,但是,这样就会经常践踏农地,毁坏庄稼。汉武帝这暴脾气,干脆政府掏拆迁费,拆迁了这些地方,改回原来的上林苑。
这个想法当然受到了很多人的反对,包括那个颇有学问的东方朔。但是汉武帝哪里听得进去,我是皇帝,我说了算。
先前的部分土地,被农户开辟成农田,皇家也不敢明抢。于是汉武帝采取了有偿征用民间土地的方式,先是集中建设今西安三桥镇以南、终南山以北、周至芒水以东、曲江池以西的范围。接着向东扩建到浐灞以东,向北也扩建到渭河北岸,最终“东起蓝田、宜春、鼎湖、御宿、昆吾,沿终南山而西,至长杨、五柞,芒水为界,北绕黄山,濒渭水而东折,其地广达三百余里。”这个面积达2500公里的超级皇家苑囿诞生了。这个超级皇家苑有几乎囊括了现在的关中中部地区。尤其是秦岭终南山北麓风景优美的地区。都成了汉武的上林苑杀射猎物,训练羽林军的皇家宫苑。
对于上林苑的大小,班固的《西都赋》的说法是:“缭以周墙,四百余里”;“缭”就是顺着山势集地形,不是完全正南正北建的围墙。从这个说法上看,上林苑是有围墙的。
张衡的《西京赋》的说法是:“上林禁苑,跨谷弥阜。东至鼎湖,邪界细柳。掩长杨而联五柞,绕黄山而款生首。缭垣绵联,四百余里”;
《羽猎赋》的说法是:“武帝广开上林,东南至宜春、鼎湖、御宿、昆吾;旁南山,西至长杨、五柞。北绕黄山,滨渭而东。周袤数百里”;西晋潘岳的《关中记》中说:“门十二,中有苑三十六,宫十二,观二十五。“这个庞大的苑有十二个苑门,看来如此庞大的上林苑和城池一样,是个封闭空间。
从这些古籍记载和考古文物的支撑大致可知汉上林苑的范围。汉长安城的东南西三个方向的广大区域都是上林苑的地界,地跨如今的西安城区、长安区、鄠邑区、周至县、蓝田县以及咸阳境。上林苑的具体界限东起蓝田焦代镇,西到周至东南的五柞宫遗址,南起五柞宫,北到兴平境内的黄山宫。
汉武上林苑中水糸甚多,东有沣,涝,浐,灞。西有黑,田,赤,耿,甘诸河。北有泾水,有泾渭分明。渭水成了上林苑中的槽运大河。
渭水又叫禹水,大禹治水时,“出西羌,导渭水",在这条河疏水导渭排洪,老百姓忘不了大禹,所以起名禹水。而“禹”和“渭”的古音发音相同,后来成了渭水,现在的关中方言还是叫“禹河”。例如唐代名将尉迟恭,“尉”可以念“渭”,也可以念“玉”。而在姓名时, 念“玉”。周人也是从泾水、渭水流域开始农耕,所以这里是中国农耕文明的最早发源地之一。
涝河,就是司马相如说得“潦水”,主要在西安鄠邑区境内,发源于涝峪,所以被称为涝河。涝河一直是周户,户,终的界河。而涝河概念中最闪亮的一个是涝河水聚成的渼陂(念美碑)湖。不知有多少诗人都在赞美这个湖池。上林苑中湖池众多,以昆明池和渼陂湖最佳。因在涝水以西,一直是周至的凤景名胜之地。
汉武大帝太初元年,在大量设置郡县中,析出上林苑西部槐里县辖地,始置盩厔,管控上林宫苑重地。盩地生于皇家园圃,风景自然美丽,成就了千年风华的盩山厔水,让我周至人喜形于色。但千年古县历史,应以夏商周写起。
盩厔诞生地的上林苑是古代园林建筑,汉武帝刘彻于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在秦代的一个旧苑址上扩建而成的宫苑,规模宏伟,宫室众多,有多种功能和游乐内容,今已无存。
上林苑地跨长安区、鄠邑区、咸阳、周至县、蓝田县五区县境,纵横340里,有渭、泾、沣、涝、潏、滈、浐、灞八水出入其中。
上林苑既有优美的自然景物,又有华美的宫室组群分布其中,是包罗多种多样生活内容的园林总体,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植物园动物园,更是秦汉时期建筑宫苑的典型。上林苑亦是当时汉武帝尚武之地,在此处有皇帝的亲兵羽林军,并由后来的大将军卫青统领。汉武帝从此走向一个崭新的历史舞台。
从汉武上林苑诞生的盩厔县,也和汉武大帝及上林苑一样,声播华夏,享誉世界!
千年古县,
生于上林,
汉武赐名,
盩山厔水,
历史悠久,
天府膏胰,
海陸之区,
天下福地!
作者简介:屈毓晓,西安周至终南人,陕西历史文化使者,原新华社陕西分社《聚焦陕西》专题部主任。现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39所退休干部。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