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湾村位于终南镇西北3公里处。距周至县城16公里,距西安市63公里。辖4个自然村:南湾、中湾、西湾、三湾新村。1979年308户、1634人,耕地1973亩,果林95亩;2006年455户、1956人,耕地1675亩;2014年486户、2058人,耕地1500亩。北濒黑河,南和毓兴村、豆村、东大坚村相连,东和双明村相接,西与司竹镇阿岔村为邻。
三湾村
(相关资料图)
大部分地区处于黑河南岸、田峪河西岸夹带处,大都是滩地,并有沙丘和堤堰,灌溉便利。20世纪80年代前耕地几乎全种水稻,90年代气候干旱、水位下降改种小麦、玉米,现在以种蔬菜为主。
相传元代,村民散居在黑河三个转弯处,形成三个自然村,即南湾、中湾、西湾,故名三湾。清雍正《陕西通志》载:黑河由东北经司竹局、阿岔村、黑河三湾,北入渭。黑河三湾即三湾村。历史上常遭水灾,光绪十年(1884)暴雨连日,黑河、田峪河暴涨,上游漂下人、畜、器具无数。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黑河又涨水,三湾村被淹没。1956年7月黑河发大水,冲毁西湾、中湾、南湾群众房屋12户,国家赈济1.3万元;1980年黑河特大洪水,三湾村再次淹没,受灾60户,倒房130间,国家赈济2万元,帮村民在田峪河南岸另建新村。
三湾村
南湾村,地处三湾新村以北,中湾、西湾以南,终南镇西北4公里处。680户,1293人,耕地247亩。相传,明正统十四年(1449)由中湾村迁此建村,以在中湾之南,得名南湾村。
中湾村,位于终南镇西北5公里处的黑河南岸,南靠南湾,东滨田峪河,西连西湾村。现有620户,1296人,耕地260亩。元朝元统三年(1335),村子已形成,因居西湾村与南湾村之中,称中湾村。20世纪90年代前为三湾村村部所在地,90代初村部迁至三湾新村的田峪河西岸。1958年后为三湾村一个自然村。
西湾村,位于中湾村之西,距终南镇5.5公里,南和南湾村相接,东和中湾村相连,西和司竹镇阿岔相邻,北濒黑河。1979年81户、430人;现有114户、486人,耕地375亩。相传,明洪武三十年(1397),村民由中湾村迁此开荒种地,因在中湾之西得名西湾村。
三湾村
三湾新村,位于终南镇西北2.5公里处的田峪河南岸。1980年前,此处叫南岭子,17户、108人。因位于田峪河南岸堤岭上,取名南岭子。1980年6月的特大洪水,致三湾村受灾60余户,倒房130余间。灾后,村里发动群众在田峪河上修桥,并在桥南规划建设三湾新村,共搬迁47户,建房128间,南岭子原村民也按新规划建房,随后几年又有村民迁入。现田峪河北岸也居有数十户村民。现共有221户、881人,耕地792亩。
清朝末年,三湾村三个自然村,响应甘沟村发起以纪念唐朝爱国英雄张巡、许远为老王神的村会。每年正月二十八为正会,十三个村轮流主办。一般会期三天,唱大戏,游纸火,耍社火等。不论哪个村主办,其他12村都组织锣鼓队,敲锣打鼓送纸火,以示对主办村祝贺。会结束日,由下年主办村接老王神回村供奉。
三湾村是终南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核心,面积1700亩。在有关部门帮扶下,村内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建成1.7公里蔬菜专用路;建成9.3公里生产路,水泥硬化并绿化;栽杆、架线、打机井,配套齐全。批发交易市场、蔬菜质量监测点及信息公布点、科技培训教学点相继建立。几乎全部为大棚蔬菜,形成芹菜、黄瓜、豆角一年三料的科学复种模式,亩收入由过去的2000元提高到现在的万余元。现户均1台机动三轮车,户均1.5部手机。
郭万兴,1952年生,1969年参军入伍,1975年退伍。1988年至1991年当选为周至县第十届党代会代表,1992年至1997年当选周至县第十二届人代会代表;2007年至2011年选陕西省第十一届人代会代表。
来源:陕西公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