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饲养鸡鸭鹅,有人饲养猪牛羊,可你见过“饲养”公交车的人吗?今年35岁的孙伟伟,就是其中之一。来自西安公交集团保修分公司第六保修厂的孙伟伟是一名充电工,与车辆为伍、与星夜作伴,日行3万步的他,每晚都在为公交车辆能“吃饱喝足”而忙碌。
(资料图片)
凛冬深夜忙“喂饭”
23时,天色已经是深邃的黑,位于西安未央区建元路公交充电站的灯光在黑夜里“孤独”的亮着,一排排整齐列队的公交车辆正靠着充电桩安静地“用餐”。
“白天车辆要营运,只能短时补充电量,晚上才开始集中充电。”在孙伟伟眼里,白天的充电相当于“吃零食”,晚上才是“吃大餐”。
随着末班车陆续驶入场站,身着军大衣、反光马甲及绝缘装备的孙伟伟指挥车辆停放、充电。只见他熟练地打开车辆充电舱门、充电枪口防尘罩,随即转身面向充电桩,握住充电枪,大拇指按住充电枪卡簧,拔下充电枪后转身将其插入车辆充电口,听到“咔哒”的声响后,再回身查看充电桩,确认屏幕显示正常,刷卡、记录、开始充电……看似简单的动作,他每天要重复上百次。
排兵布阵对“暗号”
“每辆车充饱电要两个多小时,一晚上大概要充3波……”孙伟伟说道,建元路充电站的百余个充电桩,承担着609、117、236等十多条线路近200辆公交车的充电任务。为了能让每一辆车都能高效的“吃饱”,要对车辆“排兵布阵”,管理好“吃饭”秩序至关重要。
为此,孙伟伟和场站挪车员之间打“暗号”配合默契。利用车辆双闪开关依次安排车辆“进餐”。黑暗中,闪烁的灯光很是醒目,挪车员见到后便立即过来挪车,这样的无缝对接大大提高了充电的效率。
“冬季,充电量加大,单车耗时长,每辆车的剩余电量和充电时长各不相同,每天23时至次日凌晨5时都是充电工最忙碌的时刻。”在这段时间内,孙伟伟要密切关注充电桩显示屏界面充电数据变化,每隔十多分钟便检查一次充电桩运作情况,防止“跳枪”或无法充电影响车辆正常“进餐”。
特殊方式送“温暖”
充电站内,凛冽的寒风吹过,孙伟伟巡查时孤寂的脚步声与充电桩工作时传来“呜呜”的电流声相伴,写充电记录时双手冻得颤抖,但他却用自己的方式“温暖”着他人。
去年冬天,正赶上疫情封控,在接连上岗了两天两夜后,孙伟伟主动跟站长提出上“长夜班”的申请。这在别人看来是上班上“傻”了,夜班的寒冷和忙碌在任何人看来都是十分难熬的,孙伟伟却主动请缨。但他仍坚持自己的想法,“我家在外地,回到出租屋也是一个人,还不如让站上其他人都能与家人团聚……”
自去年11月场站成立以来,家住外地的孙伟伟在孩子放暑假回家探亲后,便一直坚持“长夜班”。作为第一批到岗的充电人员,对待工作认真踏实的他,干起活来动作麻利,日常处理设备故障更是游刃有余。当场站轮岗来了新人时,带徒的重任也落在孙伟伟的肩上,示范、引导、指点……孙伟伟将“喂饭”经验毫无保留地跟徒弟们传授,“安全”二字更是他时刻挂在嘴边的话。
心有阳光,温暖他人。寒夜中,孙伟伟的身影仍忙碌地穿梭于一辆辆公交车间。无论严寒酷暑,风霜雨雪,在我们看不到的每一个深夜,在保修分公司内,像孙伟伟一样默默坚守的公交“饲养员”还有很多,他们为每一辆公交车的顺利营运提供着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