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资料图片)
起因
事件起源于我看到了一则新闻,西安某小区电动车着火导致5死3伤,让我对我所居住的小区产生了极大的忧患意识。
我所居住的小区是个占地面积小、住户多的小户型小区。两年前我刚住进去的时候,小区电动车还相对整齐地停放在两栋楼之间的廊道,后来随着电动车数量越来越多以及物业的持续容忍态度,电动车停放越来越随意。
其实,小区有非机动车停车棚,但数量并不足,地下负二层设有非机动车停车区域,但负二层无电梯,住户上楼觉得不方便。总之结果就是,停车棚也没停满,负二层也不停,很多住户为了出行方便,就把电动车停在小区内。
说电动车乱停吧,用户还懂得把人行道给腾出来,甚至不会破坏草坪绿化,说不乱吧,整个小区唯一的优点是绿化好,电动车乱停放已经让人无暇欣赏小区风景。我也设想过,如果有电动车发生自燃,单元楼唯一的出口被大火包围,我该怎么办,到现在也没想出来我该如何逃生。
■ 把过道留出来的廊道
■小区中央广场
■把草坪保护得很好的电动车们
我始终不觉得这是居民素质问题,所有事情单单依靠居民自觉是行不通的,人本能地会采取对自己有利的行为,而“规则”的意义就是适当约束居民的行为,在保障公众利益的前提下,限制普通人追寻利己的范围。
物业如果想解决问题,会有多种解决措施,不然为什么别的小区就可以做到。事态发展至今,物业虽然心理上想解决问题,但既不想与业主发生冲突,也不想损害自身利益,“不作为”已成为习惯。
长年佛系的我,因为看到新闻,以为各方会对电动车问题开始重视,进行整改,想着借着这股热劲,通过12345平台倒推物业采取措施,不得不解决问题。
2
过程
12月2日,正式在12345平台提交了我的诉求;
12月9日,有一通未接来电没接上(后来通过12345的第1次回复,意识到可能是工作人员打来的);
12月12日,接到12345人工智能电话,问我对处理是否满意,我语音回复“不满意”,然后进入网上平台查看,发现问题已回复,但问题并没有解决,我也没再想这个事情;
12月15日,又接到12345人工智能电话,我依旧语音回复“不满意”,又进入平台,看到原来的回复已经删除,给出了新的回复。
■12月13日的答复
12月16日,又又接到12345人工智能电话,依旧语音回复“不满意”;
12月19日,接到街道办工作人员电话,咨询我问题有没有解决,我回答的是问题没有解决,物业也没有采取任何措施;
12月20日,又又又接到12345人工智能电话,依旧回复“不满意”;
后来没有再接到任何电话,由于发烧也没再想这个事情。终于在元旦过后,病体渐愈,打开了平台看到了新的回复。在这个回复中,我似乎是个非常通情达理的人,既没有展示我的真实答复,也没有颠倒黑白,似乎也找不出来大问题,可就是给人感觉我似乎对问题解决没有不满意,这个春秋笔法,着实让我不太舒服。
■12月19日的答复
一次次的电话,一次次地修改回复,只为了让我满意,最终在多方努力以及我的持续不配合下,这件事情又似乎以一种巧妙的方式完结了。
3
最后
说实话,我本就没有对这次诉求的解决抱有任何期待,甚至没人处理这个事情,我都不会有太大感受。可就是各方似乎很“努力”地要“解决”这个事情,而且终于通过文字回复让本次诉求落下帷幕,反而让我不太舒服。
我和12345工作人员,我们似乎都在处理这个诉求,只有物业仍然置身事外,我想让他们把这个问题实质性解决,至于回不回复并不重要,但他们似乎执着于在平台上完成回复工作,而且力求通过文字游戏让本次诉求得到“圆满”解决,解不解决这个诉求本身并不在各自的工作职责之内,回复我的诉求才是工作职责。
我们就像一条生产线上的流程,事情以我“不满”为始,以工作人员的努力为过程,以争得我的“满意”为终。如果尝试多次后,无法得到我的“满意”,就让我在回复中达到“没有不满意”的效果,至于事实真相如何,我是否真的如此“通情达理”地回复,更像是个罗生门,没有证据能证明我的真实想法,也没有证据能证明事实就像回复那样完结了。甚至当某一天问题受到关注时,我可能都不是我了,而是个被定义的、被想象的我。
总之,我确实解决不了我的诉求,也没有决心与各方死磕,接下来,我只能采用消极被动的一招——用脚投票,作为曾经积极缴纳物业费的优秀业主,我准备拖延缴费时间,等待物业上门催缴。我只能通过这种方式,增加物业的工作难度,给他们创造点困难,让我的不舒服真正传达到他们身上。
这件事情是再小不过的一件事情,虽然没得到解决,可是只要我眼不见为净,少在小区晃悠,就可以假装问题不存在。我疑惑的是,那些真正有诉求的人,他们的问题最终是解决还是完结?
作者|柳师兄| 陕西人
关键词: 非机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