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发改委家属院小区主要改造给水、污水、雨水管网、采暖管道,停车位,安装消防设施,公共照明,新增垃圾分类亭……”3月14日上午,由渭南市委宣传部组织举办的 “城市后花园 春来焕新颜”采风活动走进临渭区,走访团通过采访老旧小区改造、生态环境治理、乡村振兴等民生项目发展,让群众幸福感不断提升。
(资料图)
90个老旧小区完成改造
适老化改造让老人幸福感提升
14日上午10时,在渭南市发改委家属院内,干净整洁的区间路、整修一新的家属楼,碧绿的草坪及花草让整个小区春意盎然。
临渭区住建局物业办副主任张进宏介绍,渭南市发改委家属院位于仓程路南段东侧, 小区内共有砖混结构住宅楼2栋50户,建筑面积6700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除对楼宇、区间路、雨水管道等硬件设施进行改造,还通过增加楼梯间软包扶手、楼层休息座椅,在小区公共区域增加休闲凉亭等适老化设施,满足小区老年居民出行及休闲生活需求。
在小区健身器材前锻炼的65岁张先生称,改造后,不但小区环境焕然一新,楼梯里安装的座椅让老年人倍感温馨,生活幸福指数更高了。
据统计,临渭区建成于2000年以前的老旧小区639个,符合改造条件的498个,涉及楼栋数1663栋,户数45393户,建筑面积562.99万平方米,涉及居民人数约13.6万人。 目前,临渭区已完成项目申报的老旧小区379个,累计改造老旧小区317个,其中90个小区已完成改造,其他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如今,居民们的生活环境极大改善,幸福感不断提升。渭南主城区城市品质提升,对进一步促进社区综合治理具有重大意义。
筑牢防洪安全屏障
南塬城区段3号沟防洪工程改造
14日下午,在渭南主城区南塬城区段3号沟防洪工程提升改造项目现场——临渭区南塬马冢沟,一座新修大坝映入眼帘,大坝将南部塬区流下的水挡在沟内形成一片湖水,周边绿影倒影在湖面,清澈见底。
据悉,南塬3号沟是近年来影响主城区防汛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受地形地貌影响,遇强降雨时,极易产生高含泥沙洪水。而改造项目按照“上拦下排、蓄浑排清”的思路,采取“沟头截水、沟内蓄水、沟底排水”的方式和“两拦一蓄一滞”的措施,分别对西沟、小西沟淤地坝进行除险加固,对二号涵闸和韩马陂塘进行清淤和提升改造,新建马冢沟淤地坝,项目完成后累计总库容可达50万余方。初步形成与城区洪水的错峰排放,有效减轻城市防洪压力,彻底解决泥水进城问题。
据临渭区副局长阮光民介绍,南塬北坡生态治理项目分两大块,洪水治理和生态修复项目,在洪水治理项目中主要措施是沟头截水,沟内蓄水,沟底排水,通过生态修复建坝蓄水拦水,将洪水拦在沟内,实现泥不下坡,水不出沟,洪水不进城的目的。截止目前,已完成西沟及小西沟涵箱、卧管、溢洪道改造,完成马冢沟新建库容9万m3淤地坝的坝体填筑,涵箱、卧管、溢洪道主体混凝土砌筑。五个防汛点共清淤约20万m3。
下一阶段,将继续改造1号沟、2号沟共6个汛情易发点,修复高速公路、铁路水毁排水沟900余米,新建沉沙池2处,削力池4处以及其它防汛设施。本项目完成后将彻底解决多年来每逢大雨泥水冲刷渭华路及灰堆村、青青家园等2万余人区域的问题。
郊野公园 桃花源 天留山
这些“渭南后花园”等您来体验
“我们秉承渭南园林‘三转变,两增加’的建设理念,即:落叶向常绿转变、绿化向彩化转变、园林向园艺转变,达到冬季增绿吸霾,春夏秋增花添彩。”3月14日下午,在走访团走进山花烂漫的郊野公园内,并从工作人员的讲解中了解到。
据悉,渭南郊野公园的建设,一是削陡坡、留缓坡,减少地表径流的形成和洪峰冲刷带来的水土流失;二是建旱溪、拦洪水,消减洪峰、截留雨水;三是乔、灌、藤、草结合恢复植被,抗刷固土,涵养水源。最终形成中心城区南部生态屏障,形成中心城区郊野公园,实现“远看城,近看景,林下能小憩”的建设目标。
项目建成后,生态效益显著,削减陡坡倒运土方共计18万立方米,每年减少土壤流失1600立方米;形成75万平方米的休闲绿地。2020年11月,项目通过了国家级节水城市验收。同时,形成慢行步道3.2万平方米、栈道620米、观景平台6处、停车场2处,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而在游人如织的桃花源景区,占地4500平方米,极具地方特色的格局分布、建造工艺,以及马头墙、照壁、砖雕木雕等诸多元素的桃源居,是渭南文化传承的顶级之作。
“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的美景更是让游人如痴如醉,据悉, 目前,桃花源景区结合政府的美好生活示范区建设,把康养和旅游有效结合起来,桃花源温泉酒店项目正在积极筹措当中。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山花烂漫,阳光明媚,采风团走进山水桥南,感受文旅融合发展为当地居民生活带来的变化,同时,通过参观了解当地核桃产业发展,从加工生产到销售,带动当地农民产业转型及就业,助力动乡村振兴。
华商报记者 邢雪雪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