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渭南日报 记者 王宪辉
“甜得怕怕,带的把把,刚刚离开它的‘妈妈’……”在马路边一字排开的众多西瓜商贩中,凭着这句“独特”的广告语,过往行人总不由得将目光锁定到这个个子不高的中年男人身上。他叫康军民,是一个跟西瓜打了半辈子交道的人。“从小就跟着我爸妈种瓜,到后来当瓜贩子,再后来就自己包地、种瓜。可以说,这辈子是败也种瓜、成也种瓜。”
康军民是蒲城人,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也是种瓜的行家里手。康军民年少时,种瓜就是家里的主要营生。父母经常起早贪黑务弄瓜田,他便也跟着耳濡目染,小小年纪便掌握了很多种瓜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在挑选西瓜方面,康军民似乎很有天赋。“根本不用手敲,打眼一看,哪个西瓜熟了哪个没熟,基本不会出错。”康军民笑着说。
康军民的种瓜历史,还得从十多年前说起。“我记得有一年,我一个朋友在大荔黄河滩包了几十亩地,那年西瓜行情好,他挣了不少钱。后来我就跟着他外出包地种瓜。”康军民回忆说,“但是第一年就交了学费。那年西瓜长势很好,个头大,但后来连阴雨不断,西瓜都泡水了。”也就是这一年,让自信满满的康军民第一次切身体会到了农业的变数、农民的不易。
几十亩地的承包款,还有西瓜苗等前期投入,让康军民一下子背上了近十万元的债务。康军民说:“好在当时父母身体都好,家庭也没有啥负担,媳妇也非常体谅我,一再给我宽心,说赔了咱再好好干,总能挣回来的。”后来,康军民放弃了河滩地种西瓜的念想,而选择在平整广阔的耕地上种西瓜,为此,他走遍了大荔、富平等县市,甚至还一度跑到河南、宁夏等临近省份包地。
除了选地,对西瓜种植管理技术掌握不到位,也曾让康军民吃了不少苦头。由于忽视了种子灭菌处理,有一年康军民西瓜的出苗情况非常差。甚至到了收获季节,很多西瓜还因为细菌感染而出现了发软、变质等问题。
面对挫折,康军民也曾有过放弃的念头。“有时候感觉很无力、很无助,心想为啥倒霉事都让咱遇上了。每年西瓜卖完了都说‘坚决不种了’,但冷静下来第二年又开始种上了。”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康军民的西瓜种植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地方政府对产业发展重视和支持力度的加大,农技人员送服务下乡、送服务上门,还有针对种植大户的定向培养,他对种西瓜越来越有信心了。“现在很方便,我有技术员的微信,有啥问题直接就可以沟通。而且网络也很强大,有啥问题一搜索或者发个抖音,就能解决。”
近年来,康军民的西瓜种植逐步走上了正轨,他注册了自己的西瓜品牌,印制了专门的包装。在露天西瓜之外,他还积极种植吊篮西瓜、南瓜和各类甜瓜。“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这几年,我一方面发展设施农业,种些吊篮西瓜和大棚甜瓜;另一方面也尝试种植蔬菜南瓜,目前来看效益还不错。”康军民说。
闲下来的时候,康军民总喜欢钻研一些东西,比如西瓜苗木嫁接技术的改进、西瓜包装盒的图案设计。康军民脑子里总有些奇思妙想,也总能玩出点新花样。“甜得怕怕,带的把把,刚刚离开它的‘妈妈’,就是我在卖瓜的间隙中突发的灵感。”康军民笑着说,“广告效果还不错。”
如今,随着农业科技的快速进步,康军民又开始研究起设施农业、农用无人机、物联网等技术。同时,他还在很多电商平台销售自己种植的各类农产品,记录一个农人的日常点滴。“现在是瓜甜日子好,希望能永远这么好下去。”康军民憨厚地笑着说。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