伫立在黄土高原北部、毛乌素沙漠南缘、黄河支流秃尾河及洞川沟交汇处的石峁遗址,是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代早期宏伟浩大的城址。这是中国已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史前石筑城址,也是新时代历史文化遗存保护的陕西标杆。不久前,国家文物局印发了《关于公布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和立项名单的通知》,石峁遗址成功入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
▲ 石峁遗址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最大的史前城址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石头城“探源”中华文明
作为雄踞在黄土高原北部的石峁遗址,其遗址主体为距今约4000年的石砌城址,城内面积逾400万平方米,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史前城址,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石峁遗址考古队副队长邵晶表示,业界经常用“石破天惊”来形容石峁遗址,这样的表述既是象形也是表意。石峁所在区域遍地都是石块、石构的建筑残件,所以当地就叫石峁。“石破”代表的是石峁遗址历经4000年后,在考古工作者的手铲下破土而出;“天惊”主要是指石峁遗址考古出土的重要的文化遗产以及它重要的社会价值和学术意义。
10多年前的石峁遗址,还只是黄土高原上梁峁间依稀可辨的一些残垣断壁。在考古工作者多年的不懈努力下,如今石峁的面貌正在逐渐清晰,千万年前的“石峁王国”图景正一点点呈现在世人眼前。
从2011年开始,石峁遗址的区域系统考古调查和重点复查正式开展,历经10余年的考古工作,这里陆续发掘了建筑精良的外城东门址、成排成列分布的房屋基址和高等级墓葬等,出土了数以万计的玉器、乐器、骨器、陶器等。考古证实,石峁城址由形如平顶金字塔的皇城台、固若金汤的内城和规模宏大的外城等三重城垣构成。作为一支神秘的重要力量,雄踞在陕北高原上的石峁文明,正在汇入中华文明起源的巨流之中。
“石峁遗址之所以重要,有3个原因:一是时间节点,距今约4000年;二是地理位置,位于中国北方地区;三是与世界其他几大文明有很多共性因素,比如中国罕见的早期石构建筑、地表之上还有城墙、巍峨的皇城台,这与同时期印度河流域属于哈拉帕文化的摩亨佐—达罗城,两河流域的乌尔王城,有很多共同点。”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孙周勇说。
保存最好的早期宫城建筑
依法促保让陕西石峁成为世界的石峁
“皇城台高等级墓地彰显出石峁社会的文明化程度,是石峁已进入早期国家形态的重要实证。”邵晶说。今年1月12日,2022年度陕西重要考古发现新闻发布会在西安举行。会上介绍了石峁遗址的最新考古发现,考古工作者在石峁遗址的核心区域——皇城台顶部的西侧发现一处石峁文化时期的高等级墓地,10余座墓葬连排分布,墓上还有石墙等标识性建筑,是目前所见等级最高的石峁文化墓葬。
考古研究表明,皇城台是石峁城址的最核心区域,已具备了早期“宫城”性质,是目前东亚地区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早期宫城建筑,为研究中国文明起源的多样性和发展过程提供了全新资料。石峁城址由皇城台、内城和外城三部分石砌城垣构成,城内密集分布着大量宫殿建筑、房址、墓葬、手工业作坊等重要遗迹,先后出土了大量的玉器、陶器、骨器、石雕石刻、彩绘壁画等珍贵文物。值得关注的是,考古人员在皇城台发现了70多件精美石雕,多数出土于墙体的倒塌石块内,部分还镶嵌在南护墙墙面上。
立法保护是保存历史遗迹的重要任务。经过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和文物局的实地调研,及两度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2017年7月27日,《陕西省石峁遗址保护条例》经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自2017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陕西首部由省人大颁布的古城址保护条例,也是陕西省自发现、开始发掘遗址至立法保护用时最短的一部地方性法规。
目前,石峁遗址的保护管理受到了中央、省、市文物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已经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及省市“十四五”规划及陕西、榆林、神木的“十四五”规划中,纳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十四五”考古工作专项规划》等多项重要规划中。正是在妥善的保护下,石峁遗址才能不被黄沙抹去历史痕迹,才能不断出土新的发现,刷新人们对于史前文明的认知。
保护开发向规范化迈进
让参观者在游览中增强文化自信
在国家文物局印发的《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中明确提出,将石峁遗址列入大遗址考古报告出版工程、大遗址文物本体抢救保护项目、大遗址展示利用项目等重点工作,并将持续推动石峁遗址申报世界遗产。
近年来,石峁遗址管理处持续推动遗址的保护开发向规范化迈进,不断向高水平、多样化发展。为了不妨碍正常考古工作的开展,遗址区在允许的范围内轻体量开发,清理植被,突出石头城轮廓,让游客能体验这座古城的宏伟。随着石峁遗址基础设施及其他相关条件逐渐改善,遗址管理处组织实施了石峁博物馆建设项目,博物馆设置文物展示区、文明史视频体验区、考古体验区等,在保护遗址的同时实现了对石峁文化的传承。
石峁遗址的外城东门遗址被专家誉为“华夏第一门”,面积2500多平方米,现在已经面向游客开放。考古人员在这里确认了体量巨大、结构复杂、构筑技术先进的门址、石城墙、内外瓮城等重要遗迹,出土了玉器、壁画、陶器等重要遗物。
“在全国绝大多数的史前古遗址中,绝大部分遗迹是存在于地下的,石峁遗址无论是已经考古发掘的部分还是未考古发掘的部分,我们都能直观地看到地面上的遗迹,具有很好的可观性。”石峁遗址管理处副主任张志明表示,“石峁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这些特色,既能让公众感受中华文明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又能让公众感受黄土高原与黄河流域交界地带的边塞风情。要切实把活化利用的要求落实到位,为中华传统文化保护传承提供更多‘石峁经验’。”
“石峁遗址是榆林的金色文化名片,石峁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事关榆林建设文化强市的核心竞争力,对榆林全域社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榆林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崔渊表示,石峁遗址的一系列考古发现,为研究中国文明起源的多元性和发展过程提供了全新资料,对于探索早期国家形成具有重要启示。榆林将通过加强自身的考古能力建设和学科建设,让文物真正“活”起来。
2023年5月29日《中国文化报》
第1版刊发特别报道
《石峁遗址:打造新时代历史文化遗存保护的标杆》
责编:陈晓悦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