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大国工匠成才路
1987年我大学毕业,成为陕西省水利学校的一名教师。学校也慢慢升格为高职。我一边教书育人,传道授业;一边充电加油,学习提升。就这样边学边教,边教边改,我们的教学成果获得全省特等奖的好成绩。
2011年,我来到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分管校企合作和就业工作。大家都说就业工作难。我们想到了建机制、促长效、聚合力。从那时起,我们就联手18个省市区的586家企业,组建成立了“校企协同育人战略联盟”。
(相关资料图)
在企业,我们设立“协同育人好导师”等奖项。每年组建60多个“企业订制班”,有接近一半的学生实现了“订单培养、提前就业”。
2019年,我接任校长。恰逢学校入选“双高”计划,是西部唯一A档建设院校。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没有经验可借鉴,没有模板可复制。如何完成建设任务,学校当时很有压力。
装备制造类专业是我们的优势和特色,可报考率连年下滑,怎么办?
家长不愿让孩子报?那我们就改善环境,联合北京精雕、宁夏共享这样的行业龙头企业,在校内建设先进制造技术工程中心、“5G+智能材料成型”实训基地,增强学业、行业、职业的吸引力。
学生不爱学?那就创新教学方法。设计“学做创”一体化培养模式,开设创新工坊,全天开放,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
老师不会教?那就去企业、研究院,把科研小试件拿回来,把每一个零部件加工的程序标准化,编成图文并茂的活页教材,让老师讲得清、学生听得懂。
立德树人是我们的根本任务。只传授工匠手艺不行,我们还形成了“红色匠心”文化育人体系,建成12个文化育人基地,获得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22个奖项。
为了学生成长成才,我们还对“工匠班”毕业生重新组班,实行毕业后线上跟踪服务,并向社会承诺:三年内有转岗、择业、再就业需求,不找家长找母校!
职业教育需要走出去。我们在印度尼西亚设立“秦工苑”,开展应用型本科生联合培养等,学校连续三次荣获世界职业院校与技术大学联盟“卓越奖”,27个国际合作案例被国外机构采纳推广。
如今,学校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学子,有党的二十大代表、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等100多人次。李锋、翁二龙等一大批毕业生参与了神舟飞天、嫦娥探月等国家重大项目。
回首过往,前承几代人的求索,照亮我们这一代人的职教人生路。展望未来,成就无数人的梦想,点亮大国工匠的职教成才路。
《中国教师报》2023年06月07日第14版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