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后,房地产行业从业者想到2023年上半年的楼市,也许会觉得自己见证了历史转变。
2023年,全国一二线城市二手房成交量4月环比下降了2-3成,部分二、三线城市的成交量下降,幅度更甚。5月以后,楼市整体低迷。刚过去的端午节,媒体们打出了“端午楼市冷淡”的标题,就连超一线城市北上广深也没有逃过遇冷。
过去一个月,西安地产商的日子也不好过。据本地地产类平台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19日)西安目前在售、即将开售、已公示价格的楼盘有182个,不乏早期市场预估较高的楼盘。房子卖不出去这件事,无论是开发商、中介还是个人卖家,感受都非常明显。
(资料图)
01
六月新盘遇冷
即将过去的六月,西安有36个楼盘完成登记且资料审核结束。
项目主要分布在灞桥、港务区、曲江大明宫、航天新城、高新三期。
从今年年初起,西安楼市本来已有一个众人皆知的规律:最好卖的房子分为两种可能,一是价格适中的刚需房,二是位于核心地区每平米2万多的改善型住宅。但从西安6月楼盘的登记情况来看,新的变化已经出现。
在已登记完成的30个楼盘中,虽然有超过18个楼盘的登记意向超过了房源数,但从实际现场核验的人数来看。很多楼盘有人登记,但撤销申请数甚至超过了意向登记数的1/3。
还有一些楼盘的登记意向体现出了人们购房意向的改变。
按照西安过去的销售趋势,位于高新三期的楼盘,即使每平米均价在2.5万-3万之间,也依然不缺购房者。但6月实际登记楼盘中,四个位于高新三期的楼盘,其中一个定位为大平层豪华社区,其他三个中有两个登记人数少于实际房源,唯一热盘占据了高新三期核心地段的核心。
这意味着即使是有能力在高新三期购房的高收入人群,也开始更多被价格和地段影响,在本就良好地段中寻找更高升值空间的可能性。
另一个关于刚需购房者只看单价和地段的认知近一两个月以来,也发生了改变。
位于浐灞、港务区,每平米均价在1.5-1.7万之间的楼盘,从释放房源和意向申请的比例中,意向申请数确实会超过房源数,但在现场核验关卡,依然有不少购房者选择撤销名额。放在2021年会摇号的刚需盘,今年购房者的热情也逐渐转淡。
值得注意的另外几个变化,来自西安6月好不容易出现的摇号盘。
一个位于港务区的知名摇号盘,意向登记过千。随后该楼盘的官方微信号上出现了剩余房源自行销售的公告,还有四套房源未销售出去。
另一个位于港务区的楼盘,在今年年初开盘时还需要摇号。后来该楼盘被入住业主爆料没有按宣传兑现相应学校,他们6月的加推项目,现场核验数和之前的热闹景观,形成了鲜明反差。
仅仅是六月的一些微观缩影,已经看到了西安楼市的新趋势:新盘去化率越来越低,无论是什么地段;即使是过去可能出现摇号的楼盘,如今也越来越少;看起来热闹的摇号楼盘,也没有一口气清盘。
西安今年1-5月的登记人数与房源数量比,从去年同期的1:6.98下降至1:1.68。这说明市场释放出的房源虽然依旧比登记人数少,但供需比的差额在逐渐缩小,买方市场成为主流。开发商的房子越来越难卖了。
02
购房需求疲软
房子不好卖的市场氛围,开发商感受到了,个人二手房卖家也同样感受到了。
从去年年初开始挂牌的张宇同样感觉到了自家房子不好卖。今年他们把房子下架的原因,甚至不是出于自己的主观意愿,而是被中介劝说的。
2022年年初,他们把位于大明宫附近的80平左右的小两居挂在了二手房买卖平台。按照她和老公的预期,同小区房源卖到95万元左右,他们的房子也差不多可以卖到相似价格。如果按照预期卖出,他们会把现在居住的小三室卖掉,换成一个有更好学区的三居室。
但从去年到今年,买家出价没有一个到达他们的预期价格。
出价最接近的个人买家,是一个非常有诚意的女生,女生愿意出将近90万,为自己个人购买一套房子。但当时张宇觉得或许还能再等到更高出价的人,没有出手。
时间很快到了今年,房子已经变得无人问津。中介劝他们如果不是着急用钱,就不要卖了,反正也卖不到他们的预期价位。自从张宇知道同小区有人卖到95万后,他们觉得比95万低的价格都算有点“亏了”。又鉴于小升初政策改变,本来看好的小区没有了上高新系的机会,他们也不准备换房子了。
张宇一家在购房市场中,既俱备了二手房的卖家身份,也具备了二手房买家身份。从他们的选择中也可以看出,为什么购房市场的需求端在遇冷。
从城市家庭的购房链条角度分析,一二线城市的很多购房者的换房策略是“两房换一房”。老破小更新为刚需房,刚需房更新为改善型住宅。以张宇的经历来看,他们家的刚需房陷入了难出手阶段。普通西安家庭,没有卖前一套房子,也没有能力购买新的尤其是改善型住宅。改善型住宅和部分二手房的需求就这样,因为购房链条断裂,而陷入了停滞。
市场需求疲软的另一个证据,来自个人住宅贷款的增量放缓。
房地产贷款主要包括房地产开发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2022年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53.16万亿元,同比增长1.5%,比上年末增速低6.5个百分点,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8.8万亿元,同比增长1.2%,增速比上年末低10个百分点。
另根据2022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2022年全年居民中长期贷款和短期贷款分别较上年少增3.33万亿和7600亿。其中,居民中长期贷款主要以个人房贷为主。
据相关从业者分析,以目前公布的个人住宅贷款数增速看,去年年底统计的数据比今年上半年的数字更好。
房地产个人住宅贷款增速有两个影响因素,一为投放,即贷款投出,二为回收。个人住宅贷款的新增数为:投放数-回收数。目前个人住房贷款的投放数比实际我们能看到的数字更低。
去年一度出现的“提前还贷还需要排队”,其原因也有个人住宅贷款投放放缓后,为了保证增量,贷款回收数也需要控制。从业者认为,“以我个人判断,提前还贷的需求其实已经到了顶峰,我们社会也就只有那一部分人有能力有意愿这么做。”今年下半年,也许更能从金融行业看清楼市未来的发展趋势。
■ 图源网络
03
开发商们怎么办?
房子难卖、需求减弱、购房链条中断,开发商们如何面对这一切?从他们的实际新开工、拿地和加快转化流程的一系列措施中,能看出他们是如何应对这场危机。
根据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如今上市民营企业投资拿地的数量严重萎缩。
2021年-2023年1-5月,上市民营企业拿地企业数量逐年大幅度减少,从58家企业竞地减少到8家企业,仍有拿地意向的民营企业为滨江集团、龙湖集团、碧桂园、新城控股、朗诗、新湖中宝等。数据表明,2023年1-5月,拿地金额前300的民营房企中有112家,在陕西不超过5家。
民营企业拿地逐渐减少已经不是新闻,城投国企托底也是老生常谈。就算拿地以后,地块开工数量也有限,这甚至是2021年时就已经出现的趋势。
克而瑞发布报告,2021年22个集中供地的城市在3轮集中供地后合计成交了2111宗涉宅用地,截至2022年2月9日,仅有21%已经开工,另外八成地块尚未动工,且未开工地块中仍有7%处于动迁中或未动迁状态,尚未达到土地平整状态,此类地块入市的可能性较小。
减少新开工是房企面对不景气楼市和资金紧张办法之一。
从2021年开始,深圳、江苏等南方城市已经有许多房企开启了 “拿地即开工”。
龙翔控股今年一季度在西安奥体板块拿下186亩地。就在今年3月,该项目已经开工。更夸张的是深圳速度,去年华润在深圳拿到某个项目,竞得地块后,项目当即安排人员设备进场施工,实现“当天拿地、当天开工”。对资金链较为稳健的企业来说,开工快,意味着后续资金回笼速度也会加快。这也是在良好资金运转的当下,本就拿地谨慎的企业,保证资金流通的办法之一。
有关人士表示, “现在西安也有开盘以后,比如有30层,只卖出去了4、5层的项目,钱也存进了资金监管账户,但就是链条断了,没办法动工。”
去年以来西安楼市供应端已滑落至十年来最低水平,全年仅供应1280.38万㎡,即使如此,仍然供大于求。
■ 图源网络
2021年后西安商品住宅市场结束了持续三年的“供不应求”局面,2022年成交量萎缩至最低点,全年仅成交1043.05万㎡。鉴于过去两年的拿地情况,西安未来两年也许会继续供给端减少,需求端依然减淡的情况,进入真正的“供需两淡”。
对此,政府也在不断出台温和刺激政策。
今年一季度,咸阳、渭南等地级市实现了“商转公”,只有西安还未见动作。但据西安市公积金管理中心年报,2022年西安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市场占有率(含公转商贴息贷款)为14.96%,缴存余额1353.54亿元。
就在半个月前,中国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再次调降,各地首套房利率开始下调。西安首套房贷去年已经迎来了最低值,最低利率仅为4.3%,今年可能会继续下调。但也有分析人士认为,此类下调对已有房贷的消费者吸引力不够大,如果真的想刺激楼市,还有进一步可以操作的空间。
不论是二手房从业者还是金融从业者,对如今的土地市场都有相似的认知。
他们心里都在做计算题,一套价值200-250万元的房子,购房者的首付和每月贷款从哪来?和张宇一样的有房一族,对家庭二套变一套这件事也变得更为审慎。他们担心工作前景是否能支撑更好房子的贷款,也担心未来房子是否还有涨价空间。如果房子未来没有更高的升值空间,张宇也认为自己不需要过的太累,在经济不景气的如今,背上更高房贷。
当普通房子的投资属性逐渐变淡,普通政策刺激还有多大意义?毕竟,老话说“买涨不买跌”,房地产是信心比黄金更为重要的行业。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