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岁的陈绪道用相机、用文字记录着自己的生活,记录着自己的故乡。他起网名“三弄堂”,取自中国著名古曲《梅花三弄》。但他意味的“三弄”非三个变奏,而是“糊弄”。他向外人解释,糊弄地拍、糊弄地写、糊弄地剪辑,其乐无穷。
8月27日清晨,华商报记者与陈绪道相约在西安市西关街道办旭景名园社区。一上午的唠嗑里,记者发现“糊弄”仅是陈绪道的生活态度,行动上他可是十分拼。一旁的社区书记陈令云笑说“还期望老陈继续产出,老陈的视频提升了社区、街道办的品牌。”
听老陈给大家谝一谝西安
(资料图片)
“西安城的安定门,老话叫西门,穿过城门洞,走入西门的翁城。在瓮城东北角的一棵老槐树下,有一口大井,走进井口你会听到老西安百年的喘息,看到烟雾飘渺的市井烟火......乾隆年间,能工巧匠开凿的几口甜水井,就成了稀罕物,也就有了一条很亲民的街道名称——甜水井街......”
这是《听老陈讲甜水井的故事》的开头,陈绪道用关中方言娓娓道来甜水井街的由来。时长三分钟的视频里,他从卖水人的“甜水来咧”的吆喝讲道“解放初期自来水的建设”,从保存的西门瓮城的古井讲道如今的引汉济渭黄金峡水利枢纽工程。“古老的西安从此将甩掉缺水的帽子,而西门瓮城的这口古井更显得弥足珍贵。”简单收尾,耐人回味。
视频的脚本、拍摄、剪辑都由陈绪道一人来完成。他爱好摄影,往日拍风景拍家人。2022年,陈绪道闲时登上城墙,就琢磨着将发生在城墙角落的故事用短视频来呈现。一年多以来,他买书收集资料,整理脚本。正计划从南门先开始,就收到了街道办的消息。
今年夏季,为了做好莲湖区地名文化宣传保护工作,深入挖掘辖区地名文化内涵,莲湖区民政局开办了寻找“莲湖故事官”的活动。陈绪道从西关街道办了解后,打乱原有的计划,利用手头整理好的材料,就剪辑了甜水井的故事。
前不久,在评审会上还拿到了二等奖。
脚本、拍摄、剪辑,老陈一人挑了
“我从小在城墙根长大,外地工作几十年后回到西安,上了城墙感触很大,算是有感而发。”陈绪道说。他提到了玉祥门外就是蔺相如完璧归赵的地方,提到了西南城墙对面的西北大学,与东北大学有渊源。
陈绪道有一个关于城墙的计划,只和社区书记陈令云透露过。他说,担心完成不了成了笑话。记者询问,干扰完成的因素是什么?他称“心静不下来。”
“心静不下来”的陈绪道有很多爱好。他喜欢音乐,从小拉二胡上台演出,爱听古曲《梅花三弄》。他喜欢摄影,和20多号人的大家族内蒙古旅游时,拍下了6000多张照片。他喜欢文字,写散文写小诗......
当音乐、摄影、文字结合在一起,就成了短视频的形式。最初接触视频剪辑时,他自学Ps、Pr,C4D( Cinema 4D)太难就干脆花了7000元报班。想着退休无事,就再报了一个手风琴的班。
两个“补课班”齐上,每晚作业做到凌晨2、3点,陈绪道的身体就吃不住了。因耳鸣就诊时,医生说压力太大,要适度放松。他回家后就开始了“糊弄学”,每晚11点必睡。手风琴兴致来了拉一曲,C4D操作困难就用活学活用Ps、Pr。
回忆年轻工作时,太过繁忙无暇看书。陈绪道现在尝试着静心,每日抽出1个小时读书。他想着尽快完成自己的目标,通过一帧一帧讲述老城墙、今西安的故事。社区书记陈令云还有个小建议,“人要出镜,对着镜头讲一讲多好。”
华商报记者 常彭朵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