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商洛市位于秦岭东段腹地,受地形和季风气候双重影响,强降水时空分布极不均匀。一次看似普通的强降雨过程,也会出现部分站点小时降水量剧增,形成“雨窝”的情况。而且,暴雨常在夜间“出没”,易造成重大人员财产损失。
面对防灾减灾难点,商洛市建立“三合一”防灾减灾指挥平台,坚持做好“三吹哨”叫应机制,在气象监测“一张网”的配合下,防抢撤精准度明显提升。在近三年多轮特大暴雨天气防范应对中,群众转移及时,撤离人数较同量级降水过程减少40%,成功实现人员“零伤亡”。
(资料图)
应用“三合一”平台 防抢撤精准度明显提升
商洛市通过建立市县两级气象、应急防汛、“人盯人”防抢撤“三合一”防灾减灾指挥平台,形成以气象预警为先导的灾害防御及指挥调度大应急格局,突破了气象部门单纯做预报、其他部门各自为战的传统应对模式,能够实现统一指挥调度、及时组织群众转移。
商洛市山阳县利用“三合一”防灾减灾指挥平台开展防汛调度
“‘三合一’平台以各级气象部门监测预警业务平台为依托,在气象局设立应急防汛、‘人盯人’防抢撤、水文监测、地质灾害监测等工位,制定运行方案,明确职责分工,有效解决信息沟通不畅、时效性不强等问题。”商洛市气象局局长张向荣介绍。
同时,商洛市积极探索加快数据融合,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将“人盯人”防抢撤指挥系统、应急调度系统,以及水库、河道、滑坡体、城市内涝、道路交通等监测系统接入气象预警业务平台,各部门业务系统和数据融合应用,实现大数据综合分析、“一张图”应急指挥,提升防灾减灾数字化水平。
“每年6月至8月,商洛暴雨洪涝及其次生灾害多发易发。‘三合一’防灾减灾指挥平台为抢险救灾从源头上争取了时间,赢得了先机!”商洛市委常委、副市长李波说。
2022年7月1日至3日,山阳县遭遇暴雨过程,山阳县县长、分管副县长在防灾减灾指挥平台指挥调度,经过综合研判,启动防汛四级应急响应,精准划定防抢撤范围,及时撤离群众486人,较同量级降水过程,撤离人数减少40%,防抢撤效率和精准度大幅提高。
精准吹哨叫应 打通防灾减灾“最后一公里”
聚焦“准确预报、提前预警”,商洛市气象部门坚持做好“三吹哨”叫应机制,在灾害性天气来临前,第一时间向市、县(区)、镇(街道)党委、政府紧急“吹哨”叫应,向各级防指及防指成员单位紧急“吹哨”叫应,开展联防联动;向基层防汛责任人及城乡群众紧急“吹哨”叫应,提醒防灾避险。同时根据降雨量,适时启动蓝色、黄色、橙色、红色四级预警信息“叫应”;市水利局、水文中心、自然资源局、应急管理局等部门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启动相关涉汛预警信息叫应,督促相关部门和责任人提前采取措施做好防范应对,确保叫得准、叫得醒、叫得应、叫到位。
8月8日,商洛市商州区出现持续强降雨天气。商州区交警大队全面启动恶劣天气交通管理应急预案,加强对主干道路等重点路段和区域的巡查管控和交通疏导
2022年6月26日1时至27日6时,商洛市出现一次分散性暴雨过程,强降雨中心位于商南县金丝峡镇,最大小时雨强达108.3毫米,突破了陕西有记录以来小时雨强历史极值。
在本次过程中,气象部门提前预警,及时开展“三吹哨”叫应,商南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快速应对,共转移群众873人,其中,274名金丝峡景区游客全部安全撤离。本次暴雨天气虽然造成金丝峡景区道路设施水毁严重,但未造成人员伤亡。
观测站网补短板 气象监测“一张网”显成效
支撑“三合一”平台有效运行和“三吹哨”叫应精准发力,离不开正在大力建设的气象监测“一张网”。
8月7日,商洛市山阳县县长李凌云在气象局指挥调度防汛工作
2022年以来,商洛市政府组织实施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服务能力和人工影响天气减灾能力提升工程,针对监测盲区,进一步优化站网布局,提升气象灾害预报预警能力。工程项目实施以来,全市共新增北斗气象观测站59套,加密气象观测站点48个,改造升级国家气象站设备7套,区域站平均间距从8公里缩小至6.6公里,多要素站占比由64.4%提高到70%,六要素站占比达47.3%。
观测站网建设有效填补了商洛部分区域自动气象站观测空白,解决了偏远山区无有效通信信号问题,提升了数据传输质量,增强了对突发性、灾害性天气的监测能力,为开展好精准预报预警和精细气象服务提供数据支撑。
“根据市政府防汛要求,到2024年,将在全市中小河流域、地质灾害隐患点、天气关键区、气象服务重点区等区域,加密布设两要素、多要素自动雨量站设备,完善气象监测系统,最终建成重点防治区间距达到5千米的气象监测网络,实现对重要区域主要气象灾害高时空分辨率、高精度的综合性连续监测。”张向荣表示。
作者:马楠 刘娜
编辑:刷克
审核:叶海英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