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茶叶,一道风景。汉中130多万亩茶园,像是在崇山峻岭间铺就了厚实而松软的绿毯,它既是经济靠山,又是生态屏障。
10月10日,秋高气爽。左志宏跟往常一样,来到承包的5亩茶园里转一转,剪枝、施肥,做日常管护。
左志宏是城固县天明镇三化村村民,家里4口人,70岁的母亲需要照顾,他无法出门打工,只能留在家里耕种3亩多土地,没有其他经济来源,生活过得艰辛。
(资料图)
从2016年开始,当地一家茶业公司跟左志宏签订帮扶协议,将建好的5亩茶园免费承包给他管理,并免费提供有机肥料,同时安排专人教他茶叶种植管理技术。公司回购鲜叶,每亩茶能卖鲜叶6000多元,收入归他本人所有。公司在生产旺季,会安排左志宏到公司上班。
“每年到秋冬季节,等干完自己茶园的活儿以后,我会到公司的茶园再干些锄草、施肥、修剪等杂活,还能挣8000多元工钱。”左志宏高兴地说。
仅仅依靠茶产业,左志宏每年有六七万元收入,生活也有了起色。家里拆除了原来的土坯房建起了小楼,摩托车也换成了小汽车,左志宏的日子越过越好。
得益于茶业公司帮扶的农户也不少。村民乔远荣和唐顺华,茶叶加工时期,在公司制茶和采茶,每年人均收入1.6万元;白友成常年在公司上班,每年挣工资3万多元,妻子在家种5亩茶,每年鲜叶能卖2万多元……这些年,公司通过订单收购鲜叶、吸纳农户入园务工、入股分红等多种方式,让当地三个村150多户600多名茶农受益,每户每年平均增收9000多元。
“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鲁成银专家工作站,引导企业加快夏秋茶开发利用步伐。”汉中市茶业发展中心主任鲁玉俊说,汉中茶叶以前主要销售汉中仙毫、毛尖、炒青茶,大量的夏秋茶叶原料开发利用不足。现在通过建立产业链和技术研发,将夏秋茶叶的采摘周期延长到9月底。
汉中市茶园总面积133.2万亩,茶叶总产量6.4万吨,干毛茶产值93.2亿元。这些年,先后从浙江、福建、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等地引进名优绿茶、黄金芽、中黄系列、中茶系列茶树新品种,新建母本园50余亩。在南郑、西乡、镇巴、城固建良种繁育苗圃基地600亩,年出圃良种茶苗1亿株。
据统计,近10年来,汉中累计有20万户贫困户60万人因茶脱贫,9万户30万人因茶走上了致富路。同时,茶产业在对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固碳释氧、净化大气、消除噪音、减轻水旱灾害、保护动植物多样性等方面的生态、社会价值也日益凸显。
汉中评选了60家生态茶园、20多家茶旅融合示范点和11条茶乡精品旅游路线,打造茶文化主题景区、特色小镇、秀美茶园、茶旅融合示范园及精品线路。深度挖掘汉茶历史文化,丰富汉茶内涵,提升汉茶品味。目前,茶产业已成为汉中覆盖面最广、产业链最长、综合效益最好的特色主导产业。
(本报记者 姚远)
关键词: 中国农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