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西安获评第二批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
(资料图片)
近年,西安市从社会足球、青少年足球、专业人才、场地等诸多方面发力。在青年少足球方面,创建207家足球特色学校、66家足球特色幼儿园、1个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等。
华商报记者近日走访了西安市鄠邑区农村的几所“非典型”学校,它们没有太多荣誉和称号,却自2015年起,在热衷校园足球的校长的带动下,探索、开展校园足球。
“一场激烈的比赛就是老师一声哨响”
甘河中心学校内,绿草坪、砖红建筑和跑道的配色让人眼前一亮。
教学楼旁就是个“小七人制足球”。场地不大但该有的中圈、中线、大小禁区、角球区等一应俱全。
正在操场进行大课间活动的学生,在校长杨石信的“号令”下迅速归位。该上场踢球的队员迅速到器材室拿球,换上标志队伍的不同颜色的训练服,观众席的学生也迅速围着操场坐好。
教练何老师一声哨响,比赛就在穿红球服的正式队和黄背心的替补队间展开。一开场,双方队员立刻进入状态,正式队队员很快通过传切配合将球传到替补队的禁区前,却因临门一脚射得太正,被替补队守门员扑出。
因扑出一脚必进球,替补队全体队员士气大涨。接下来的几分钟,不断在正式队的门前制造险情,最终却因前锋的技术稍逊一筹,被正式队的后卫和守门员先后化解。
尽管最终正式队接连攻入3球获胜。但替补队一高个子队员跃起完成的胸部停球接着一记大力脚背抽射破门,收获的欢呼一样多。
一名替补队的小队员说:“我们随时准备踢一场激烈的比赛,只要老师一声哨响。”
“校园足球看校长 这话真真儿正确”
比赛结束,学生各回各班继续上课。体育老师兼足球队教练何颖学说:“今天是展示,我们一般下午和周末才训练。”
何颖学跟着杨校长干校园足球已经7个年头了。2021年8月,杨校长从鄠邑区石井中心学校调任甘河中心学校,现在他们已把校足球队建设的有模有样。
“说实话,校园足球要发展必须靠校长,这话是真真儿正确啊。”何老师感叹说,“你就看这操场,以前和篮球场地混用。杨校长来了后,第一时间重新划了块篮球场地。校长一重视,全校自上而下都能动起来,各方面的支持尤其资金、装备等也能很快到位。”
介绍日常训练时,何老师说:“我体育专业毕业,但方向是散打,关于足球,我只懂一点基础,边学边教,边教边学。”
但他很乐意分享这些年他和校园足球打交道的感悟。“就我们摸索这些年来看,在小学阶段给娃的战术思想渗透很重要,尤其是团队配合意识。比如,最初训练时,给每位队员一个足球,随着训练时间的延长逐步减少球数,创设环境让队员学习配合意识。”
但在体能训练方面,何老师有些无奈:“队员在体能上参差不齐。尤其农村娃,从营养到家长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来说与城里娃都有差距,相互间也有差距,因此我们只能更强调战术思想训练。”
不过,何老师认为,开展校园足球最直接的结果是:打开娃对足球的兴趣。“就是坐在场边的观众,因观看比赛爱上足球,这也是功劳之一。起步阶段谈不了专业阶段的事儿。”
他在采访最后又特意说:我还得再重复一遍,“校长重视绝对是最重要的!”
“选取足球作为农村学校的一张名片 ”
杨校长则说:“这老何太谦虚了!他带出了2019年西安市唯一入选校园足球国家大阵容名单的队员——杨唐予亦。”
何老师赶紧接话说:“这娃是杨校长发现的苗子。2015年,我们还在石井中心学校打造球队时,杨校长一眼从人堆里把这个又高又结实的娃选出来。二年级时,娃就跟着学校四五年级的娃一起训练,现因足球特长已被西安一所特别好的中学‘要’走了!这孩子当时在石井镇引发不小轰动,也让不少家长看到了练足球的希望,有的娃娃被学校选上后,家长的态度也转变了不少,有的家长还包了肉包子给训练的娃们送来。”
何老师紧接着又介绍了一位靠杨校长慧眼识珠又刻苦训练,现也被西安“名校”相中的赵崔伟。
“练体育出人头地,光看这一点,太功利了也太难了。但作为学校,必须得让家长看到练体育的希望,才能获得家长的支持,但这只能靠顶层设计来实现。”杨校长说,“2015年,教育部和相关部门修改完善《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给校园足球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作为农村学校,要和城镇学校比教学成绩难度更大,那不如借此把足球当一张校园名片打造。”
2019年,石井中心学校成为鄠邑区农村小学第一所市级高水平足球运动员训练基地,现在校园的每一处角落都能看到足球文化。
“这确实离不开我们当年的努力,至今石井中心校一些因练足球而进入更好中学的学生家长每年在教师节时都会发来问候。”杨校长说,“但咱图得可不是家长的惦记。学校有了足球这个名片,给有特长的娃创造一个机会,我作为校长也开心。”
一旦被选中,练起来可真是没黑没白的,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也不夸张。在何老师的朋友圈,华商报记者看到一条发布于2019年12月13日的图片和文字,图片中是关于“本学期训练因一些原因暂时结束”的通知,何老师的评论则是“4、5个年头么见过周末和节假日长啥模样了,明儿一定要睡到日落三竿”。
杨校长说:“练就得练出个样子,那就只有苦练。平时学业负担重,只能靠周末、放学后的时间。每次练到天黑,我还有其他几位有车的老师,都开着自己的私家车把路远的、尤其是山上的娃送回去。安全得先保障,人家家长才能支持么!”
其实,他这些年也几乎没休过周末。“我始终坚信,只有多踢比赛,娃儿们家才能长见识,进步才能更快。”杨校长说,“比赛经常都在周末开打。有时候孩子们踢高兴了,请他们吃顿午餐也是常有的事儿。”
何老师又重复了一遍,“还得校长重视啊!”
杨校长则说:“干就得干好么,要不然自己这关都过不了。我也必须感谢鄠邑区相关部门对学校工作的支持,尤其是鄠邑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韦爱民的支持。”
村里来了个亚足联C级教练员
20来岁的鄠邑小伙儿魏康,则让杨校长“如获至宝”。他反复说:“这娃可是拿了证的亚足联C级教练员,是专业的。咱鄠邑区怕就是这一人吧。”
杨校长还说,现在有了魏康和魏恩生两兄弟的支持,他坚信甘河中心校的球队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魏康小学曾就读于鄠邑区惠安小学山阴分校。用他自己的话说,因大学学了个不喜欢的专业,反而让他有时间琢磨自己一直喜欢的足球。
“从大一起,我基本每周都会回母校上一节足球课,就是带孩子们玩一玩,动一动。”魏康说。
这件事儿,随着他大学毕业,以及筹建的一个足球俱乐部的成立而逐渐成为他的事业。尤其是课后服务开展以来,在鄠邑区足协、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机构的支持下,魏康两兄弟承担了鄠邑区多所乡村学校的课外活动的足球训练课。尽管每节课的课时费仅为100元/课时,常常连开车的油钱都不够,但两人依旧在坚持。
“一为理想。我爱足球,希望看到中国的足球越来越好。”魏康说,“二觉得校园足球这是个正确的事儿,因为校园足球是中国足球的基础。我也和何老师想的一样,能否培养人才是更长远的事儿。就当下来说,我们更需要培养更多热爱足球的各行各业的从业者,等他们长大以后,能带着或者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踢球,这就是中国足球的希望。当然,‘学海无涯苦作舟’,足球肯定不完全是‘快乐足球’,但阶段不同问题不同方法不同吧!最后,还是希望能建更多免费的足球场地,不然孩子们也无法实践‘快乐足球’啊!”
华商报记者 付启梦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