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仲磊在进行腕臂加固。 赵涛 摄
中新网西安10月26日电 题:陕西秦岭之巅的“固网尖兵”
【资料图】
作者 王国强 赵涛 张远
秦岭中秋季的凌晨,天气颇为寒冷,正在整治接触网设备缺陷的仲磊却是额头冒汗。
仲磊是宝鸡供电段秦岭供电车间秦岭接触网工区工长,也是该段车间“秦北高坡·固网尖兵”团队成员。参加工作仅五年,就成长为工区的“主心骨”,用心用力用情守护着秦北高坡供电安全。
当天,他带领工友对宝成线拉杆式腕臂进行腕臂加固,保证设备稳定,并利用天窗安装隧道引水板,为冬季降温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图为仲磊(左)与同事在进行腕臂加固。 赵涛 摄
2017年8月,仲磊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宝成铁路的秦岭接触网工区,工区管辖秦北高坡区段设备复杂、位置关键、地形崎岖。
宝成铁路是我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秦岭以北宝鸡站至秦岭隧道线路即秦北高坡区段,因其线路条件、行车组织、事故救援等具有高复杂性、高难度性,一直都是宝成线铁路供电管控的重要地段,被称为宝成线的“咽喉”区段,仲磊的职责便是守护好这段重要“咽喉”的供电安全。
“刚来的时候,看到这里人烟稀少,环境特别艰苦,心里还会有很大的落差。”仲磊不掩饰自己的失望之情,“不是没有想走的念头,但是想到儿时的梦想,想到自己是一名党员,看到工区师傅把这里当成家一样,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就觉得再苦再难也要坚持下来。”
仲磊的老家在宝鸡市陈仓区,与宝中线隔河相望,小时候,他经常坐绿皮火车,对铁路充满无限好奇,上学时了解了宝成铁路的辉煌历史,就想象着有一天也到宝成铁路工作,“报志愿的时候坚定地选择了铁路院校。”
图为仲磊(左)与同事在检查接触网。 赵涛 摄
既来之,则安之。那个冬天的一个个深夜里,师傅们去打冰的脚步声总会把睡梦中的仲磊惊醒。“那个时候,我还不能参加打冰,但是我很想和师傅们一起去打冰,这些脚步声是对我的激励,也是我对宝成铁路秦北高坡区段最初的认知。”仲磊说。
有一次,仲磊上接触网检调设备,擦完绝缘子,不小心把抹布忘到了隔离开关上,“像你这样马马虎虎,如何成大器?”仲磊说,师傅非常严厉地批判了他,“对接触网设备要高看一眼,高看一眼,高看一眼,养成一个回头看的习惯!”这句话牢牢刻在了仲磊的心里。
2019年,仲磊加入宝鸡供电段曹军明创新工作室,参与接触网作业车无人值守系统研究和接触网接地装置等项目研究。同年,因为表现突出,仲磊被选拔到宝鸡供电段接触网专修队学习磨练,负责宝鸡供电段管内急、难、险、重的设备整治工作。参与了宝中线接触网大修、西平线、陇海线、宝成线、宝天线集中修,走遍了全段管内5条线,6个车间,13个接触网班组。
图为仲磊(上)与同事在工作中。 赵涛 摄
去年,仲磊再次回到秦岭接触网工区,这一次,迎接他的是一个更为艰巨的任务:实现宝成线“冬季不打冰”的夙愿,结束宝成铁路62年打冰历史。
“打冰”是秦北高坡的代名词,每年冬季,秦岭山中温度骤降,滴水结冰对隧道顶部的供电设备造成威胁,影响供电设备安全。“打冰难”“打冰险”“打冰苦”。早在2018年,仲磊就担当“除冰青年先锋岗”,一趟趟地穿梭在秦岭深山之中,“举起20斤重的打冰杆,一下下敲击隧道内的冰柱近百次,一趟除冰作业短则4到5个小时、长则几十个小时。”从那个时候,他就在想,什么时候才能不打冰呢?
这一次,仲磊和他的工友们改变思维,由堵漏转为引流,通过历年漏水点统计情况,在采取绝缘挡水板进行封堵漏水点效果不佳的情况下,采用引流装置进行引流,将水利引至受电弓安全限界以外,并且在冬季来临之前利用天窗完成隧道漏水点引流装置的安装工作。
同时,持续开展隧道漏水点整治工作,采取“冬病夏治”方法,在雨季对管内隧道进行全面排查,标记全部漏水点,持续排查新增漏水点,集中进行封堵,大面积地解决了隧道顶部漏水问题。
“通过隧道治漏、科技防漏、科技巡检、实时监控等技术,将‘打冰’变为了‘防冰’,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宝鸡供电段秦岭供电车间主任闫海阔说。
翻高山、越深渠、钻隧道,“漫步”秦岭山脉的云端之上,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深渊,仲磊站在不到6平方米的轨道车作业平台精检细修,守护着秦北高坡供电安全,让“不怕苦,不服输,不含糊”的宝成精神更加光彩夺目。(完)
关键词: 宝成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