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翠绿的茶园、干净的通村路、整齐划一的安置房……一走进南郑区红庙镇罗帐岭村,这便是首先映入眼帘的景象。这个地处巴山腹地的山村,近年来将脱贫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通过大力发展茶叶、中药材等产业,绿了山也富了民。
“自从移民安置后,大伙都住进了新房子,很多人还又在那边茶园事做,日子是越过越好了。”11月1日下午,在罗帐岭村党群服务中心旁边的移民安置楼下,几名村民坐在楼下闲聊,他们告诉华商报记者,这里原本就是山区,不少村民之前都不住在这,是移民安置后才让大伙住得这么近。
几位村民称,无论是住、行、收入等方面,这几年下来完全是大变样,住山上时道路坑洼出门都不方便,现在是路都通到每家每户,还有吃水问题这都解决了,另外整个村子都要好看很多。对于主要收入靠啥时,村民们指向了眼前的茶园,称他们这很多人都靠茶园,也能在茶园干活挣钱,另外村里不只有茶园,还有水果、中药材等。
华商报记者了解到,红庙镇罗帐岭村位于南郑区中部,在2017年由原罗帐岭村和寖林沟村合并组成,平均海拔820米,属浅山丘陵地带,主导产业有茶叶、猕猴桃、葡萄、中药材、山药、畜禽养殖、劳务输出为主,在2018年整村脱贫退出。
红庙镇罗帐岭村支书何长荣介绍,罗帐岭村是汉中市政协和公安南郑分局共同帮扶脱贫村,目前是南郑区乡村振兴示范村。脱贫攻坚以来,各级帮扶单位先后协调投入资金2200多万,结合自然禀赋、资源优势和村庄特色,已建成罗帐岭观光茶园、罗帐岭移民安置区、10公里的通组道路。
何长荣告诉华商报记者,全村目前茶叶种植面积2200多亩,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7个,中药材500多亩,著名的国家地理标志“红庙山药”基地也在该村,种植面积100多亩,有规上企业一个,在2021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3600元左右。
“今年以来,驻村第一书记和各级帮扶单位先后协调各类资金500多万,开展全村人居环境整治,”何长荣说,已建成山药基地通组道路、观光茶园车行环线、猕猴桃采摘基地,基本实现了户户通路,家家种茶,形成了旅居观光,产学研一体的乡村振兴发展新模式。
南郑区红庙镇党委委员、副镇长钟磊介绍,脱贫攻坚以来,罗帐岭村以打造核心茶园为主体,目前以茶叶的旅游、观光采摘、研学为一体,打造核心茶园区700余亩,已辐射周边700多户群众增收致富。下一步,按照万亩茶园观光带规划布局,镇上将大力促进茶旅结合,把生态茶园建设与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做强罗帐岭茶园茶文化旅游,建成茶产业景观带,进一步提升茶产业发展的效益,实现生态好、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
华商报记者 王斌 编辑 曹文哲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