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陕西榆林神木市的石峁遗址,雄踞在黄土高原北部、毛乌素沙地南缘,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遗址主体为距今约4000年的石砌城址,城内面积逾400万平方米,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大的史前城址。
近年来,石峁遗址的城门遗迹、宫殿区被逐一揭示,这里正在为中华文明探源提供越来越多的实物证据。石峁遗址考古队副队长邵晶介绍,业界经常用“石破天惊”来形容石峁遗址。他认为对于石峁而言,“石破天惊”既是象形也是表意。石峁所在区域遍地都是石块、石构的建筑残件,所以当地的名字就叫石峁。“石破”代表的是石峁遗址历经4000年后,在考古工作者的手铲下“破土而出”。“天惊”主要是指石峁遗址考古出土的重要的文化遗产以及它重要的社会价值和学术意义。
(资料图片)
从2011年开始,石峁遗址的区域系统考古调查和重点复查正式开展,历经十余年的考古工作后,这里陆续发掘了建筑精良的外城东门址、成排成列分布的房屋基址和高等级墓葬等,出土了数以万计的玉器、乐器、骨器、陶器等。考古证实,石峁城址由形如平顶金字塔的皇城台、固若金汤的内城和规模宏大的外城等三重城垣构成。作为一支神秘的重要力量,雄踞在陕北高原上的石峁文明,正在汇入中华文明起源的巨流之中。
石峁遗址考古队副队长邵晶介绍,石峁城里面分布着众多的重要的文化遗产。石峁的玉器最薄的地方只有0.03厘米,工艺是非常高超的;口簧,骨管哨等乐器至今可以拨奏或者吹响;骨针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针孔直径最窄可以达到300微米,可以说是当时的高精尖技术。
石峁遗址考古队副队长邵晶表示,石峁城是4000多年前在我国河套地区的早期国家的首都之一,关于文明起源的非常重要的一些标识性的遗物,在石峁都有明确的发现。邵晶认为,石峁遗址提供了让大家能看得见、摸得着的跟文明起源相关的文物,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供了非常多的实物证据。
出品人:孙志平 孙波
监制:张平锋
制片人:李杰
统筹:王健 张旭东
记者:孙正好 杨一苗 张博文 吴鸿波
编辑:崔月平
配音:刘畅 危颖
包装:夏勇 郝一林
海报:杨震男
书法:胡石
素材支持: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新华社音视频部
新华社陕西分社
联合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