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阳黑河坝端公戏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陕南端公戏是由端公化装“庆坛”跳神、唱神歌衍进而来的一个地方剧种,俗称“坛戏”“对儿戏”。扎根于汉中市的南郑、西乡、城固、镇巴、宁强等地区,流行于勉县、留坝、略阳、安康及川北、陇南地区。因其行头简易,一包袱可携,故又称为“包袱戏”。《汉书》《宋书》《地理志》中都有“汉中之人……好祀鬼神”的记载。
端公为人迎神、庆坛、禳灾、祛疫演唱的“跳坛戏”,以驱邪逐魔祝福还愿为表演内容,后来逐渐引进和融汇了“大筒子戏”的音乐唱腔和部分剧目,还吸取了当地丰富的山歌民谣和民间舞蹈的滋养,逐渐淘汰了一些颂神歌词与祭祀节目,至清咸丰、同治时期端公戏已完全形成,不仅积累了自己的剧目,而且伴奏也趋于完善,表演上已有生、旦、末、丑的行当区别。
端公戏演出剧目多为小戏、喜剧,以反映群众日常生活、精神面貌、乡土风俗和儿女私情内容的居多,音乐曲调是神歌与当地情歌小调以及“大筒子”戏唱腔的综合体。
汉中土法酿制白酒技艺(略阳包谷酒)
略阳县在清朝中期已经盛产包谷酒,村村都有小酒坊,自制自饮。在1950年代以前,当地小酒坊酿酒盛极一时;上世纪50至70年代,国家严格控制酿酒用粮,对酒实行专卖,私营作坊关闭,由供销系统开办酒厂,后因原料、工艺、产能等问题停产,包谷酒失去了曾经的辉煌,步入历史的低谷;改革开放以后,农村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户有了余粮,一些酒家后代开始重操旧业,但小量酿制的包谷酒基本只能供自家饮用。
略阳包谷酒酿造技艺流程为:选料、清洗、煮料、脱水、拌曲、发酵、蒸馏。成品包谷酒外观为橙黄色,澄清透明,无杂质异物,酒味醇香,味道甘甜。包谷酒营养丰富,香味沁人心脾。略阳人普遍有喝酒的习惯,尤其是自家酿制的包谷酒,每天都要小酌几杯,方能开胃。高寒地区还有将包谷酒用瓦罐煨热饮用的习惯,用以祛寒、解乏与助眠。当地人还常用包谷酒泡药酒,以期治疗疾病、强身壮体、延年益寿。
资料整理:崔焕焕 冯敏
本文选自2022年11月12日《文化艺术报》A03版
责编 | 王越美
审 核 |吴汉兴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