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四个省,江苏,浙江,山东,广东,南方占了四分之三。民间一说大城市,北上广深,南方又占了四分之三。这种情况会让南方的朋友容易飘起来,觉得南方更厉害,更优秀。如果有人这么想,可能是他没看历史,而且他这个南方人,很有可能是个北方人。
今天南方的发达,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中国历史上几次重要的北人南迁的人口大迁移。
(资料图片)
第一次是西晋的永嘉之乱。司马家大内斗,兄弟几个杀的昏天暗地,结果被游牧民族抄了老窝。漏网之鱼从洛阳逃到今天的南京建立了东晋王朝,我们老家滁州的琅琊山,就是因为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在那里快乐的玩耍过,司马睿那时候是琅琊王,所以叫琅琊山。这次逃亡,史称衣冠南渡。
第二次是唐朝的安史之乱,这个太有名了,老百姓从西安一带南下逃亡,不用多说。第三次是北宋灭亡的靖康之乱,老皇帝小皇帝爷儿俩被金国人抓走,老百姓从河南开封一带南下,许多人跟着宋高宗的步伐来到了今天的杭州,历史走进南宋小王朝。所以小笼汤包不管是杭州的、苏州的还是扬州的,老祖宗都是汴州的,就是开封的。你别不服气,到了开封的清明上河园,你才知道什么是汤包,一只包子半斤汤,吸管属于标配。经济和科技发达的北方人群来到南方,南方的商业经济很快就起来了,更重要的是,南方的文化也提高了,南方朋友还别不服,要论文化,最早可真是北方比南方强,有句话就叫:周东迁而夫子出,宋南渡而文公生。宋朝衣冠南渡,才催生了朱熹这位南方大儒。
除了因为天下大乱形成的被动移民大潮之外,明清两代还有好几回政府主动掀起的移民浪潮,因为距离今天比较近,所以影响更加明显。首先是朱元璋搞的所谓洪武赶散,把浙江和江苏两地的有钱人全部赶到外地,就连全国首富,苏州昆山的沈万三沈老板都给撵到了云南。所谓,柳条折尽尚东风,杼轴人家户户空。只有虎丘山色好,不堪又在客愁中。其次是永乐皇帝迁都北京,把南京地区上万名官员家属迁移到北京。所以北京城里面最早的普通话是南京话,1600年,著名的外国传教士利玛窦到北京,一位太监特地把自己从南京买来的小男孩送给外国人,因为这个南京小家伙口齿清晰,可以教洋人说南京话,在洋人看来,学会了南京话就是学会了中国话。
这次迁都北京的移民大潮中,山西人最多,多达8万人,山西洪洞县大槐树的故事就是这个时候发生的,直到今天当地还有一句广泛流传的歌谣:若问老家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当时官兵把老百姓捆绑双手押解到北京城,路上如果老百姓想要撒尿,就向官兵报告请求把手上绳子解开:老爷请解手,我要撒尿。所以今天老百姓还把上厕所叫做解手。
到了清朝初年的时候,还有一次大规模的移民浪潮,就是所谓湖广填四川。明末的张献忠起义,张献忠在四川跟明朝军队打完了,又跟清朝军队打,加上张献忠本人又是个杀人如麻的变态狂。传说张献忠喜欢把女人的小脚砍下来堆成一个小山包带着自己的小老婆一起欣赏,小老婆是老寿星吃砒霜,活得不耐烦了,说了一句,好看是好看,就是少一双美人脚。张献忠笑嘻嘻地说,那就把你的脚给砍了!等到满清坐了江山,四川一个省当时只剩下50万人口,为了恢复四川的人口和经济,清朝政府从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等地大量移民,填充四川人口。外来人口让四川很快恢复了生机,当然和本地人也会产生各种经济、文化和传统方面的矛盾。比如陕西人在成都站稳脚跟之后,准备建造陕西会馆,这在当时是很流行的做法,就像今天成立老乡会一样的道理。可是成都当地人很不爽这些外来的暴发户,没有人卖地给他们,陕西大老板到处找关系才弄到一块地势低洼的烂泥地。想要开工首先要用石头泥土把地势给垫高填平才行,可是成都人不让这些外地人就地取土。最后陕西老乡会发起号召,所有陕西人从老家回成都,必须要带一口袋干燥的泥土,两年的时间,陕西人居然用老家背过来泥土,把地势垫平,建造了陕西会馆。
所以咱们古代中国人口迁移的大历史里面,充满了各种风格的人间悲喜剧。这种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带来的不仅仅是人口的流动,更带来了各地经济,文化、风俗的斗争、融合和交通,让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更加丰富多样。
今天讲的内容,取材于历史新书《碌碌有为》。
我非常喜欢这个名字,大部分历史讲的都是帝王将相,所以鲁迅先生批评中国历史就是皇帝家的家谱。现在我们说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既然这样,为什么我们看不到讲老百姓的历史呢。这本书,就是讲老百姓的历史,它的副标题就是微观历史视野下的中国社会与民众。抛开金銮殿上那群王八蛋,我们民间社会到底是如何演化到今天这个面貌的呢?这本书从人口迁移,衣食住行,家族宗教,江湖科举多个角度,做了详细的介绍,没有帝王将相,没有才子佳人,用一个个民间的案例,包括红楼梦,白鹿原这些小说里的细节,刻画了中国社会的全新历史。初中文化就能看懂,而且很好看。喜欢中国社会历史的朋友,这本书绝对让你大有收获。下方有链接,可以去看看。
我是东哥,下期再会。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