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蒋平峤出发的时候,汉江上的晨雾还没有散开,两辆后备厢装满学习用品的小车,翻过3座大山,长途跋涉4个小时才来到这次的目的地——陕西汉中西乡县大河镇九年制学校。
(资料图)
9月从部队退役的蒋平峤,刚满21岁。这次父母陪他过来,一同过来的还有他的叔叔。
退役后,蒋平峤和父母商量做出了一个决定:拿着3万元退役费买了图书资料、笔记本、中性笔等学习用品,捐给在自己人生路上有着难忘一段经历的学校。
几年来,蒋平峤几乎每天都在想念这个曾经改变他人生轨迹的地方。和那里的师生昔日相处的点点滴滴,让他十分感念,老师和同学对他这位曾经调皮的城里娃付出的教诲和帮助,让他受用一生。
2014年,蒋平峤在汉中第四中学上初一,处于青春期的他,贪玩无心读书,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父母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以前看过一档叫“变形记”的节目,让蒋平峤的父母颇有感触。蒋平峤的父亲从事水利勘探工作,多年前到西乡县大河镇建设水电工程,接触过大河镇的这座山区学校,见识过孩子们求学之路的艰苦。“把儿子送过去,让他体验下山区学校孩子的生活。”
“早上天还没有亮就得起床,和借住在农户家的另一个同伴拿着手电一起走1个小时的山路去学校,路上不小心还会摔倒。”蒋平峤说起当时的情况,话就多了起来。8年前,学校里大多都是平房,操场都是沙土,学习条件艰苦,几乎没有什么课外活动项目……
让蒋平峤感到惭愧的是,虽然学校的条件不好,但山里的同学却异常勤奋。同住农户家的伙伴小袁起早贪黑,努力刻苦,后来考上了西安的一所大学,靠自己的勤奋走出大山。
“虽然只有短短的几个月,但让我感觉每天都不容懈怠。唯有不断向前,才能不因虚度年华而感到羞愧。”蒋平峤说。
大河镇九年制学校的校长程亮说,西乡县大河镇九年制学校离县城有106公里,地处巴山腹地。现在一共有九个年级9个班,在校学生200多人,教职工30人。学校虽小,几年以来,在国家和社会各界力量的支持下,办学条件确实得到了明显改善。
“我们的目标是让山里的孩子也能享受到和城里学生一样的优质教育,办山区人民满意的学校!”程亮信心满满地说。
从小在大河镇长大、大学毕业回到母校教书的袁晓丽,已经在这所山区学校工作了7年。蒋平峤当年就住在她的家里,每天和她的弟弟一起上学。“不仅新建了教学楼和学生宿舍,操场铺设了塑胶跑道,教师队伍也年轻化了,平均年龄29岁。”袁晓丽表示,十分感谢蒋平峤的这份爱心,学校一定会把这些学习用品送给有需要的孩子。
聊起以后的打算,蒋平峤告诉记者,他还想继续去上学,受父亲和爷爷的影响,想学习设计方面的东西,将来好好回报社会。
华商报记者 王斌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