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陕西富平县在薛镇举行纪念李因笃逝世330周年系列活动。 微信公众号@薛镇宣传 图
(资料图片)
12月15日,陕西富平县在薛镇举行纪念李因笃逝世330周年系列活动,县文联、民政局、县志办等单位负责同志、社会各界文化人士、学者以及李因笃后裔代表齐聚薛镇,开展学术研讨交流,重温先贤李因笃“以文学名海内,而慷慨有豪侠气”的文人风采。此次纪念活动分“拜谒仪式、座谈会交流、成立研究会”三部分内容,推动李因笃文化研究、保护、传承。
李因笃
公开资料显示,李因笃,字子德,一字孔德,号天生,陕西富平东乡人(今富平县薛镇韩村),生于明崇祯五年(1631年),卒于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李因笃自幼聪敏,博学强记,遍读经史诸子,尤谙经学要旨,精于音韵,长于诗词,兼通音律,崇尚实学,与同时代的文化大家交往甚密,如江苏昆山顾炎武、山西太原傅山、广东番禺屈大均、江苏苏州潘耒、山西毕亮四、山东刘六茹等皆为至交好友。
李因笃是清初著名思想家、教育家、音韵学家、诗人,关学大家,与李颙、李柏并称“关中三李”。著有《诗说》、《春秋说》、《议小经》、《汉诗音注》、《汉诗评》、《古今韵考》、《受祺堂诗集》、《受祺堂文集》、手抄本《山汉论》等文学著作,享有“西京文章领袖”之美誉。
富平县李因笃研究会也正式成立。研究会的成立对富平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整理、挖掘、研究、阐述和准确提炼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我们也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对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立足于现实,着眼于运用,开创文化传承发展的新局面。
富平县李因笃研究会第一届第一次会员大会现场。 微信公众号@薛镇宣传 图
12月17日,“薛镇宣传”微信公众号刊文《地以人名,人以文化——写在富平县李因笃研究会成立之际》,将同处明末清初的学者李因笃和顾炎武做了一番对比:李因笃生前可谓名动京城,声噪南北,但其身后却荒落寂寞……如此境况与其生前好友顾炎武的家乡昆山相比,犹如天上地下,不可同日而语。
文章介绍,昆山市顾炎武研究会已成立32年,每两年定期举办一次学术思想研讨会,至2020年已出版《顾炎武研究》学刊26期;昆山市建有顾炎武故居、顾炎武纪念馆、亭林祠堂、顾炎武墓园及顾园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18年,昆山市人大常委会还将每年的7月15日顾炎武诞辰日作为“昆山市顾炎武日”,举办系列主题纪念活动和学术会议,编印了昆山市民读本《顾炎武行迹》,编排了昆剧《顾炎武》,设立了“日至日新日进”干部教育课堂,出版了《顾炎武研究文献集成·清代卷》,并着手打造顾炎武研究文献数据库,坚持用“亭林之光”滋养城市文脉,打造顾炎武文化精神“金名片”。
对此,“薛镇宣传”微信公众号文章认为,李因笃的思想和精神犹如一座历史留给我们的富矿,等待着我们开启并持之以恒地去挖掘去开采,去提炼去塑造,去建设去宣扬。当然,这仅靠一个社团组织研究会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需要更多的人来参与并付出心血和努力,循序渐进,众志成城。
富平县政府官网今年11月也曾刊文《关学与李因笃----纪念李因笃逝世330周年》介绍,李因笃经世致用价值观的主要内涵是贵真、重行、求实。这种观念,一方面表现了明清之际的学术精神,另一方面也继承了关学的优良传统。关学自张载创建以后,学术思想曾几经变化,但尚真、崇实、主行、贵用的价值追求,不绝如缕。经世致用、开物成务的实学精神,是关学数百年来培育的优良学风。它不但在宋明理学中独具特色,也在整个中国的思想史、学术史上放射着光彩。在倡导实事求是的今天,这种精神仍然是值得继承发扬的。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