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坐公交时经常听到龙首村站,后来坐地铁又经常听到龙首原站。其实我也知道,在西安城北,以“龙首”或“龙首原”命名的名称还有很多。也许是出于职业习惯,遂有了一个想法,研究一下历史上的龙首原,告诉大家谁如今就住在历史上的龙首原之上。
龙首原,其实最早叫龙首山。《隋书》卷一·帝纪第一·高祖上:“龙首山川原秀丽,卉物滋阜,卜食相土,宜建都邑,定鼎之基永固,无穷之业在斯。”《周书》卷四十七·列传第三十九:“至隋开皇初,果移都于龙首山,长安城遂空废。后亦莫知其所终。”《新唐书》卷四十一·志第二十七·地理一:“京城前直子午谷。后枕龙首山,左临灞岸,右抵灃水。”《金史》卷二十六·志第七·地理下:“长安倚。有终南山、龙首山、沣水、渭水、镐水。”
(资料图片)
其实,以上所记龙首山,就是后来所称的龙首原。龙首山当时着实影响很大,以至于前述《金史》将龙首山与终南山并提。只是后来因为修建汉长安城取土,修建唐长安城削山,“龙首山”渐而变得低平,成为“龙首原”。我搜索过《二十五史》,很奇怪,并无“龙首原”之称谓。由此看来,“龙首原”更应算作当地人的对龙首山的称谓。
关于龙首山(龙首原)名称的来历是有传说的,而且传得神乎其神。宋宋敏求《长安志》转引《三秦记》曰:“龙首山长六十里,头入渭水,尾达樊川。头高二十丈,尾渐下,可六七丈。土赤不毛,秦时有黑龙从南山出饮渭水,其行道因成土山。”前半部分描写龙首山的自然跨界,好似一条巨龙,头入渭水,身形弯曲,尾达樊川。后半部讲传说,赋予龙首山传奇色彩。
从《长安志》开始,“龙首原”的称谓开始不断出现于地方志书中。如《长安志》卷第六:“京城,……南侵终南山子午谷,北据渭水,东临灞、浐,西枕龙首原。”元骆天骧《类编长安志》转引东汉《三秦记》曰:龙首原,起自南山东义谷浐水西岸,至长乐坡西北,屈曲至长安古城,六七十里,皆龙首原。隋、唐宫殿,皆依此原。
关于龙首原的范围,通过上述文字,大家可能已经有了一些了解。我们再通过其他旧志的记载,还原一下其具体的范围。
《长安志图》“图志杂说”同样专门记述“龙首山”,古《志》曰:“山长六十里,头入渭水,尾达樊川,头高二十丈,尾渐下,可六七丈。”又曰:“汉取山土为城,山之余尾,在城西南数里乃尽。”
清乾隆《西安府志》卷第二·名山志:“《县志》:龙首起义谷,径可数十武,蟠曲西北行,渐行渐阔。”
结合前文关于龙首山的介绍,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龙首原南起义谷,即今天的大峪以东,东沿今库峪、浐水西岸,逐渐宽阔,一直向北延伸,到了长乐坡折向西北,至汉长安城,总长六十里。
关于龙首原的北部,即今日西安城北部分,大家可能相对清楚。据《咸宁长安两县续志》卷四·地理考(上)所记咸宁县管辖区域,“韩森仓”位于城东五里、统五十四村,东依白鹿原麓,中为浐水流域,全仓据龙首原,仓在韩森寨万寿寺内。“午门仓”在城北三里,分十六坊,统五十四村,全仓据龙首原,仓在午门坊。“白花仓”在城北十里,统二十五村,仓在白花村,全仓据龙首原。《咸宁长安两县续志》卷五·地理考(下)所记咸宁县管辖区域,“红庙廒” 在县北一里,分为十坊,统四十三村,廒在红庙坡。全廒居龙首原。扬善廒在县北一十五里,分为八坊,统五十八村:廒在扬善寨。龙首原东自咸宁界入,迤南入叶马廒。
2023年2月12日,我专门坐地铁至龙首原站,想近距离感受一下龙首原。从未央路进入龙首南路,还真有点上原的感觉。从这一段的未央路看,南北均有下坡之势,似乎有龙首原的影子。
下面再看看中部。清嘉庆《咸宁县志》卷一:
黄渠社 龙首原,南自大兆社,曰少陵原;迤北入元兴社西南,自金泘沱社,曰鸿固原;北接三兆社,曰凤栖原。
黄渠社,在城东南十五里,统八村:马腾空村,缪家寨,东曲江池,西曲江池,黄渠头,王家砭,甘寨村,南朱坡。由此可以看出,在龙首原中部,由于其西侧延伸出了少陵原、杜陵原和凤栖原等固定范围和固定名称的原,龙首原的范围逐渐缩小。
最后再通过其他旧志的详细记载,看看古代龙首原南部的范围。
清嘉庆《咸宁县志》卷十:
戎店社 在城东南三十五里,统二十二村:东戎店,西戎店,胡家寨,黄豆坡,许家沟,辅江村,北留村,南留村,邹阳村,东余兆,西余兆,南家坡,后沟村,引村,龙渠村,大峪口,三角坡,小沟,查家寨,新庄村,查家坡,董家堡。
虽然相关村子的名称与今日有变化,但大体可以确定其范围,这些区域在清代均属于龙首原的范围。
清嘉庆《咸宁县志》卷十:
侯官仓 在城东南六十里,统十九村:侯官寨,营沟村,高山庙,羊健村,李家山,傅家原,魏家岭,上堡村,扯袍峪,大寨,小寨,石佛庄,小庙村,杨家庄,景鸡湾,库峪口,汪家庄,凤仙沟,虎门峪。
全仓居龙首原。
此段文字说明,今日杨庄街道的大部分村子,均在龙首原的范围。
我村属于长安区引镇街道,今名河滩村(原来叫下河滩村,三村合并后取现名),即如今环山公路与雁引路交叉处。通过此次研究才发现,我家东面的原,当地人叫“原上”或“东原”,历史上竟然也属于龙首原的范围,位于龙首原的原尾部分。
我曾经无数次远望,无数次置身其间。记得20世纪70年代,本村在原身内挖有防空洞,经常成为我们孩子捉迷藏之地,还好,没有出过大事。如今,环山公路已经穿原而过。
附近有一龙渠村,据说就是因为秦时的黑龙从南山出饮渭水从此滑过,留下一首深而长的渠,所以叫龙渠村。
原来如此!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形地貌的变化,就今天而言,历史上的龙首原南部已经基本演变为少陵原、杜陵原和凤栖原等。
作为西安历史上重要地标的龙首山(龙首原),由于时空变幻,其“形”已渐隐于历史长河,而其“根”却深植于西安的历史、现实和未来。
作者 | 高长安|地方志工作者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