锣鼓敲起来、彩绸舞起来、花伞撑起来、秧歌扭起来……4月8日下午,陕北秧歌艺术团在王益区方舟广场开展了一场火红的秧歌表演,不仅为大家奉上了传统特色的民俗文化大餐,也为生机勃发的王益大地营造出一派吉祥如意、平安欢乐的浓厚氛围。
秧歌队让72岁老人在异乡感受故乡
“我当年刚从绥德来铜川,一点也些不适应,后来加入了秧歌队,生活欢快多了,就像在老家一样!”坐在后台,望着台下观众熙攘,72岁的鼓手高海祥眼眶湿润了,他回想起初来铜川的情景。
(资料图片)
“我是史家矿的工人,大部分时间是在矿上度过的,工人们在一起看电影、聊天,也是其乐融融,但即使这样内心还是会感觉空荡荡的。”高海祥是陕北绥德人,年轻时因为工作留在了铜川,后来在此成家便再没回到故乡,他说自己当年刚到铜川感觉非常不适应,经常会有想念家乡的情绪,上班的时候因为忙工作,这种思念还不是很深刻,尤其退休以后,经常会回想故乡的人和事,多亏了这支秧歌队,让他的思念不再是无处安放。
“我退休后大概有一年时间,就发现有一群年龄相仿的老年人经常在一起跳秧歌,还有鼓手哩……我激动的很!”高海祥通过聊天得知这里面有很多来自陕北的老乡,这让他感觉非常亲切,于是自己也加入了这支队伍中。
“陕北人爱秧歌,是爱到骨子里的。尤其是绥德人,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都喜欢秧歌。我也要把陕北秧歌地方艺术传承在铜川的沃土上!”今年已经是高海祥参加秧歌队的第20个年头了,目前他担任的是职务是鼓队教练,这支秧歌队让他在异乡感受故乡,也给他内心带来的温暖,因此他想把陕北秧歌发扬好、传承好,让更多喜欢秧歌的人参与进来,也给和他一样远离家乡的人留份对故乡的思念和眷恋。
扭秧歌不仅带来欢快,还有对亲人的怀念
“我是从2017年参加的秧歌队,当时十字步走的都不老练,在各位老师的耐心教导下,现在也能登台表演了!”今年55岁的高彩琴是陕北艺术秧歌团副团长,她用6年时间不仅学会了秧歌表演,还担任了这个艺术团的副团长。
“6年前,我还没有退休,没有太多的时间参加各种文艺活动,但即使这样,我也会利用工作之余的空闲时间来学习,因为我对秧歌可以说是挚爱。”高彩琴也是陕北人,但她从小生活在铜川,她小的时候就表现出来对秧歌的喜爱,逢年过节只要家附近有扭秧歌的,她总会被秧歌的鼓点吸引过去。她说扭秧歌给自己带来的不仅是欢快,还有对亲人的怀念。
原来,高彩梅的奶奶生前就特别喜爱秧歌,奶奶经常说,扭秧歌是陕北婆姨都要学会的一项才艺,以前自己看奶奶经常扭秧歌,觉得那就是单纯的一种锻炼方式,也没过多了解,自从奶奶过世后,经常回想起奶奶扭秧歌的身影,自己就决定要求学习扭秧歌这项活动,在慢慢的学习、练习下来,发现自己也喜欢上了这项民俗文化,就开始真正的参与进去,她说,扭秧歌不仅给自己的退休生活带来了欢乐,也是对奶奶思念的一种寄托。
“秧歌团对于我们退休人员来说特别有意义,在这里进行表演,锻炼感觉非常开心。如果将来有一天这个秧歌队不在了,那我都不知道该干啥啊!”高彩梅说秧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咱陕西人的骄傲,她希望这个文化能更好地传承下去。
传承传统文化,让众多的秧歌爱好者加入
“我们秧歌队是2002年成立的,我是2015年加入的,我已经是第四任团长,对这个团队的感情非常深刻!”薛军梅是陕北秧歌团的团长,也是台柱子。她告诉记者,从小自己就喜欢秧歌,受父辈影响,从小她在表演方面就有这强烈的热爱,梦想就是能有自己的一直秧歌队,如今,她的梦想实现了。
薛军梅介绍他们秧歌队目前有100多名队员,她在这个团队中是最年轻的,她说扭秧歌,扭的是精气神,观众越多,队员就扭得越起劲,他们专注的表演也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几乎每场演出都是掌声满满。
这些年随着文化活动的不断丰富,她认为传统文化更应该进入回到大众视野,在她的带领下,秧歌队每年都会参加公益性活动,进乡村惠民演出,受到了群众的好评,吸引了许多中老年观众,也使众多的秧歌爱好者源源不断地加入到陕北秧歌团之中。
“这场秧歌表演得特别好,希望今后能多组织这样的活动,让老百姓更深入地感受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场观看表演的张女士是陕北秧歌队的忠实粉丝,她说像今天这样的表演自己观看过很多场,每一场带给自己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今天的表演就非常惊艳,既有陕北民俗舞蹈,又有陕北歌曲和传统的秧歌表演,希望每周末都能看到这样的演出。
朝霞无限,但愿夕阳俏。愿这红红火火的秧歌唱响铜川大地。
华商报记者 袁小锋 编辑 刘阳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