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陕西洛南焦村,刘老汉正在修补院墙。就在他马上要完工时,一个陌生人径直走了过来,一把夺走了刘老汉手里的陶片。还没等他反应过来,陌生人随即从怀里掏出一个物件,塞到他手里。刘老汉一看上面的字,大吃一惊。
这天又是一场暴雨过后,刘老汉背着筐子,踏着泥泞来到后山捡拾碎陶片。因为他发现,这种红色陶片无比的结实、锋利,放在院墙上面不仅美观,还可以代替昂贵的砖块。可是,就在刘老汉铲着最后一铲泥巴,往墙上糊时,远处过来一个人,不由分说,就叫停了他。
刘老汉吃了一惊,连忙问他“怎么回事?”可是,那个人并不理会他,一双眼睛非常专注地,盯着院墙上面的红陶片。刘老汉略显尴尬地小声嘟囔着“这个有啥稀罕的,后山到处都是……”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陌生人惊讶地回过头,打断了刘老汉的话“什么?这个东西你们村就有?”见刘老汉肯定的眼神,陌生人一把拉着他,不顾刘老汉一身的泥巴,就要让他带路。
此时的刘老汉被整得一头雾水,一把扯下被他拉疼的胳膊,埋怨道:“我凭什么带你去?我又不认识你!”
陌生人此时突然想到了什么,伸手往上衣口袋里摸去。可是,摸了半天,却什么也没摸着,急得他满头大汗。
陌生人无奈,可他随即提出了一个要求,让刘老汉更加气愤:他要抠下院墙上最大的一块陶片回去研究。刘老汉见此人不但非常无礼,还要破坏刚垒好的墙,顿时火冒三丈,撸起袖子就要赶他离开。
正当两个人纠缠之际,村长从远处及时跑过来。只见他手里拿着一个方形物件,气喘吁吁地递给了陌生人。陌生人竟然立刻递给了刘老汉。说道:“你看!”
陌生人见刘老汉并不接,急得不知如何是好。就在此时,村长出来解围,他知晓刘老汉不识字,陌生人递给他的是自己的工作证,他肯定也不认识。于是,村长清了清嗓子,大声介绍道:“他是咱们县里考古研究院的许队长!”
听到这里,误会随即解除,可是刘老汉却更加迷惑了:“他怎么对没人要的破陶片如此感兴趣?”
许队长嘿嘿一笑,随即神秘地说道“这可不是普通的陶片,
我猜测它的出身不简单……”
等到刘老汉把许队长带领的一组考古人员带到后山时,他们看到满地的碎陶片,竟然都高兴得手舞足蹈。随即,他们便开始了一番忙碌。经过几天的挖掘,他们终于发现一个完整的红陶壶。
整个壶身通高不过22.5厘米,却做成了奇怪的人形。眼睛和嘴巴部位均做成了镂空,似乎是出水口。在壶身后腰部,有一椭圆口径直通壶身,看起来很像入水口。而直径将近14厘米宽的腹部,就是盛放壶水处。构思奇巧、做工精细。可当人们听说,这把壶竟然出自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时,不禁惊掉了下巴。
众所周知,新石器时代的人们身穿兽皮,披着头发,刚学会使用打磨简单的石器。谁也想象不出,他们竟然利用泥土、水和火,制作出如此超越时代的器物。尤其,壶头部倾斜向上,仰望天空的造型,更是让专家产生了很多联想。
有人说,那时的人们对天空、大地是懵懂的,充满了无限的向往。所以才会按照自己的模样,捏制出探索天空的造型。可奇怪的是,壶头部的发型却完全不按当时的特点,一改常态,做成了齐整利落的短发。难道说,那时的人们就有了一定的审美?
除此之外,更令人费解的现象出现了:当工作人员从壶中往外倒水时,只有细小的水流从壶头部的眼睛和嘴巴里流出,完全不像流水,反而更像流泪。结合壶身肥硕宽大的腹部,很容易让人想到女性产子的情景。
一位即将生产的妇女,在极其痛苦中,流下了眼泪。此刻,她非常无助,只能仰望太空,祈求上天可以减缓她的痛苦。
工作人员的猜想,完全符合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女性为大”的思想,以及人们对繁衍的重视。历经几千年,很多陶器都成了碎片,唯有这把壶依旧完好无损,真是考古界的一大奇迹。
如今,这把汇聚新石器时代人类智慧和希望的红陶壶,更名为“人头壶”,被收藏在陕西半坡博物馆。
关键词: